钱昀,董荪
(1.安徽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2.上海大学 上海电影学院,上海 200072;3.安徽农业大学 轻纺工程与艺术学院,合肥 230036)
首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芜湖铁画,兼备国画神韵和雕塑美感,技艺独特、历史辉煌,堪称“铁打丹青、中华一绝”(图1芜湖铁画《迎客松》)。时至今日铁画技艺面临困境,保护传承、创新发展迫在眉睫。基于此,文章从铁画保护和传承、当下与长远相结合进行探究,提出经济新常态下政府引导、行业主导、校际联动、校企合作的保护措施与传承范式,以期突破困境、再创铁画艺术辉煌。
一、芜湖铁画之保护举措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通常有三种方式:一是生产性保护。主要针对一些原本具有生产属性的“非遗”(如传统民间手工艺等)想方设法使之继续生产经营活动,壮大行业规模。二是开发性保护。即针对“非遗”的价值属性,挖掘其商品资源、教育资源及其他资源,使之为当下社会所利用。三是静态保护。即认定技艺传承人、保存文献资料等。芜湖铁画源于民间手工艺并具有商业属性。既不能简单使用静态保护方式,又不能过度走商品开发、生产性保护之路。目前,在政府、高校及传承人的共同努力下,芜湖铁画保护工作业已拉开序幕,也取得了一定实效。例如,依托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工程大学、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铁画传承基地,先后获批国家艺术基金“芜湖铁画艺术人才培养”“芜湖铁画艺术作品”传播交流推广项目等。但相较于芜湖铁画的昔日辉煌,尚显势单力薄。本文在对芜湖铁画现状调查和困境分析基础上,提出以下具体举措。
(一)建立虚拟博物馆,为保护芜湖铁画立标造势
所谓芜湖铁画虚拟博物馆,主要依靠数字媒体技术和信息科学技术,借助互联网思维和虚拟设计方法建立。其意义在于:首先,解决经费有限不能全面抢救、保护与传承铁画“非遗”难题。建立实体博物馆收集铁画文献存放展览,手段单一、耗资巨大。部分国家级、省级铁画工艺美术大师虽建有私人展馆,但毕竟限于少数。芜湖铁画虚拟博物馆所需资金投入较小,不占用实体资源,构建相对可行。其次,在虚拟博物馆框架下,对铁画艺术品创建数字图样模型,并结合视频资料设计虚拟展示交互系统。随时随地支持在线访问与研究,一方面满足人们对铁画艺术的欣赏需求,另一方面提升铁画“非遗”的网络传播及影响力。最后,芜湖铁画数字档案和铁画式样数据库,既可为铁画实物的制作提供重要依据,又可为芜湖铁画“非遗”传承人培育提供必要的“互联网+”教育方式,一举多得。(二)整合传承人工作坊、文化馆、图书馆三位一体的文献档案,为保护芜湖铁画定根固本
从目前情况看,利用传承人工作坊、文化馆、图书馆现有条件,尽可能保存芜湖铁画创作中使用的实物资料和展示铁画技艺的相关文献,这是比较理想的办法之一。文化馆、图书馆是政府公益性机构,承担着群艺活动和地方文化保护的职责,且场所、人员相对稳定。对传承人工作坊(大师工作室)来说,赋予其铁画创作技艺与文献资料保管责任,可以增强传承人认同感,调动其积极性。笔者在走访中发现,国字号工艺美术大师和部分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均设立了相对固定并达一定规模的工作坊或工作室,用于铁画创作和传承示范。在传承人和公益机构共同努力下,当可筑起芜湖铁画“非遗”定根固本的首道防线。(三)完善铁画行会组织、建立公约,为保护芜湖铁画奠基立约
自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储氏”“飞龙”“文典”“艺蕾”“尚美”“徽艺坊”等多家公司跻身铁画行业。截至目前,铁画工艺公司达20多家,从业人员达200余人。杨光辉、储金霞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张家康等8人获得“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另有3人获得“安徽省工艺美术名人”称号。作为安徽境内土生土长的芜湖铁画随同其他“非遗”一样,大都淹没于全球一体化市场经济浪潮中。2003年芜湖工艺美术厂宣告破产,铁画艺人纷纷下岗,铁画行业陷入混乱。面对铁画行业困境,芜湖市出台了《芜湖铁画保护和发展条例》。笔者认为芜湖铁画是民间自发生成的文化与商业活动,在当前语境下完善行会组织,进行行会内部约束、行业自律较为迫切。因此建议:首先整合现有铁画协会组织(主要有芜湖铁画研究会、芜湖铁画艺术研究会及芜湖铁画协会等组织)成立省级行会,由“非遗”传承人、文化学者、画家和企业人员等参加。下设各个小组分别负责铁画创作运营等具体工作。其次建立行规公约,对于铁画创作规格、技法传统、图案式样、人员分工及传承人培育等事项进行约定,形成统一的行业质量标准并出台规范性文本,供从业人员学习借鉴。最后引导铁画行业有序竞争,杜绝一味迎合市场需求、降低成本、生产粗制滥造铁画产品等恶性竞争。同时整合行业外部资源,为铁画技艺保护与发展构建内部屏障。
图1 芜湖铁画《迎客松》
(四)启动专题纪录片工程,为保护芜湖铁画留影存像
铁画创作工艺复杂、时间跨度较长,多数人只能欣赏到铁画完工后的作品,对铁画创作过程及工艺技法停留于一知半解。专题纪录片影音结合能呈现出直观、形象的“芜湖铁画”全貌。拍摄铁画主题(包括传承人、创作过程等)纪录片亦是一种保护方式。近年来,笔者考察了铁画创作活动以及传承人口述资料收集整理,皆因时间、场地等诸多因素限制,仅收集了片段影像资料。因此启动“芜湖铁画”专题纪录工程及传承人口述史采集显得尤为迫切,科学、可信的影音文献能够弥补铁画保护与学术研究的不足。在铁画“非遗”文献纪录工程建设中不仅需要当地广电、文化、宣传等主流媒体参与,成立“芜湖铁画”专题摄制组;也要发动自媒体加入,如抖音、微信等客户平台,发布铁画实时信息吸引网民关注,强化芜湖铁画互联网认知度,有助于传播推广芜湖铁画“非遗”技艺。二、芜湖铁画之传承范式
探索铁画现代价值,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综合铁画技艺和地方实际,在提高铁画艺术审美认知度中,着力尝试传承范式。(图2)
图2 芜湖铁画保护与传承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