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国利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北京 100191)
浅考潍坊风筝之都雅号的起源与传说
贾国利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北京 100191)
风筝是我国最古老的一种民间艺术及休闲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构成民间生活的组成部分。前人金圣叹曾经说:“见人风筝断,一乐也。”但风筝起源于何时?它是按照什么思路发明的?为什么说齐鲁一带是风筝的发源地?这些问题一直都存在争论而无法考证,借此文章进行归纳和梳理,以求正解。
潍坊;木鸢;风筝之都
关于风筝起源问题众多人曾提出许许多多的推论和臆测,但仍无足以令人信服的论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人们很难或者几乎不可能找到足以说明问题的证据。由于年代久远,风筝不易存留,加之记载风筝的史籍资料匮乏,使得有关风筝起源的论据不足,众说纷纭。
一、风筝的起源与传说
说起风筝的起源,那是古远年代的事情。由于受社会发展条件的限制,能流传到现在的历史痕迹并不多见。归纳学术界普遍有以下几种说法:一是斗笠、树叶说;二是帆船、帐篷、鸢旗说;三是弋射说;四是飞鸟木鸢说。(一)斗笠、树叶说
斗笠是一种古老的防雨防暑器具,当人类由渔猎转为耕作时就开始使用,那时的斗笠制作很简单,系绳也就地取材,多用柔软的树皮纤维。
据说有一农夫正在耕作时,忽然狂风大作,卷起了他的斗笠,农夫赶紧去追,一下抓住系绳。恰巧这系绳很长,斗笠便像风筝一样在空中飞行。农夫觉得非常有趣,以后便经常给村民放斗笠,后来演变成为放风筝。
树叶说来自于中国南方一带。据说古时候人们对风卷树叶满天飞的现象十分崇拜,便用麻丝等拴树叶放着玩,逐渐演变成为放风筝活动。中国台湾的高山族、海南岛的黎族人,早些时候就是用面包树的叶子作风筝。
(二)帆船、鸢旗说
人类使用木舟的历史以久,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就被用于生产,传说大时代已有了风帆。风帆利用风作水平运动,而风筝则比风帆进了一步,利用风作水平和垂直运动,因此从技术的简繁来排定时间顺序,应该是风帆在前、风筝在后,风帆是风筝的前身。
还有人说,风筝起源于北方的帐篷,最早的风筝是人们模仿大风刮起帐篷在空中飘扬的现象制造出来的,之后逐步演变成了一种游乐活动。
也有根据《礼记》关于古代行军时“前方起风,举鸣鸢旗”的记载,认为鸢旗是报风情的,因而是风筝的直系祖先。
(三)弋射说
“弋射”说认为,古人射杀飞鸟时,为了防止目标逃走和便于寻找,就在箭尾系上被称为“缴”的生丝绳线,猎者射中飞鸟后,收回缴绳。绳线与飞行物的连结,为风筝的发明提供了直接的思路。
(四)飞鸟、木鸢说
从目前的历史记载和发现的古代风筝看,其结构、形状、扎绘技术等,一个突出的标志就是以鸟的形状多。因而得出结论:最初的风筝问世,是受飞鸟的启发,模仿飞鸟而制造并以飞鸟命名的。人们崇尚飞鸟、热爱飞鸟、模拟飞鸟而制作风筝,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风筝应该因此而生。
中国的史料《墨子》记载:“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另外《鸿书》记载曰:“公输班制以窥宋城”。大抵这只“木鸢”就是中国的风筝的雏形吧。
总之,由于历史典籍正史中缺乏风筝起源的论述,只有在个人传记或个人论著中略有涉及。很难断定谁是风筝的真正起源。应当说上述几种说法都是有道理的,斗笠、风帆、弋射、鸢旗、木鸢都有可能是风筝的前身,它们对风筝的发明都起过诱发作用。
二、潍坊风筝之都雅号的由来
1988年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的风筝代表团集聚山东潍坊,举办第五届国际风筝会,代表们将从法国迪耶普、美国西雅图、中国潍坊选出唯一的“世界风筝都”。申报世界风筝都的竞争非常激烈,正当评委们举棋不定时吗,中国潍坊市出人意料的推出惊人之举,晾出公输班这张底牌,一举获得了“世界风筝都”的雅号。公输班就是后人所说的七巧匠鲁班或“鲁班爷”。据为《鸿书》记载:鲁班曾制作过木鸢,曰:“公输班制木鸢以窥宋城”。因墨子与鲁班同是鲁国人,据此说推断风筝鼻祖“木鸢”发源于齐鲁一带。就是中国最早的风筝。
潍坊制作风筝历史悠久,工艺精湛。明清时期,潍坊的风筝达到极盛。每年清明节前后,风和日丽,家家户户扶老携幼,踏青登场,竟相把自己的得意之作送上蓝天。清朝诗人郑板桥在《怀潍县》诗中说:“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生动地描写了清明佳节潍坊风筝的情景。
而今,随着国际风筝交流的逐渐频繁,风筝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在新形势下蓬勃发展,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品。它不仅被用于放飞、比赛、娱乐,而且已经成为美化人们生活的时尚装饰品。经过历史演变和横向传播,潍坊风筝逐渐形成了选材讲究、造型优美、扎糊精巧、形象生动、绘画艳丽、起飞灵活的传统风格与艺术特色。制作者多数是农民和手工艺人,它们就地取材,蔑扎纸糊,不甚讲究,但风格粗犷,不矫揉造作.是按照自己对生活的直观感受和审美习惯,无拘无束地表达理想和愿望,并伴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并吸收了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的某些特点,博采京津画技之长,使潍坊风筝中出现了十分考究的精品。最有代表性的大型龙头蜈蚣风筝,长达百余尺,赢得国内外的普遍赞誉。
自1984年第一届潍坊国际风筝会以后。每年的四月中旬都被要举办一年一届的国际风筝盛会,现在已经成功举办了十九届风筝会,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风筝之都——“鸢都”。
有关风筝的文史资料内容很少,人们仅能从为数不多的文字记载中,寻觅风筝的起源和传说。越是历史久远的东西,留给后人的悬念越多……或许通过历史典故可以猜想,人类在开始发明风筝的时候,一定是在追求一种神奇,一种能由人类自己驾驭的飞起物,足以让人高兴至极。
总之,随着风筝的不断发展与创新,具有传统历史的中国文化开始向风筝这一工艺中融入。家乡潍坊抓住历史时机,逐渐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风筝文化,开辟出新条件下传统民间艺术传承发展的新道路,成为民间艺术传承的典型,对民间艺术的发展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终成为“世界风筝之都——鸢都”,这或许是身为潍坊人的一份骄傲吧!
J528.6
A
1005-5312(2015)02-013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