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玉玲
摘 要:短篇小说《变形记》是奥地利小说家弗兰茨·卡夫卡的代表作。它通过描写小人物格里高尔奇特而悲惨变形为甲虫的经历,表现了西方现代人在家庭和社会双重压迫下的恶劣生活,用写实的手法描写荒诞不经的事物。这种写法为魔幻现实主义做出了尝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格尔高尔个人的异化进一步探讨其家人情感心理的异化,然后分析诸类异化下的社会现实。
关键词:夫卡卡;《变形记》;异化
中图分类号:I521.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11-0001-01
魔幻现实主义和荒诞派是西方 20 世纪后现代主义文学中的重要流派,《变形记》作为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奠基之作,也是卡夫卡也被公认为现代派的鼻祖的重要作品之一,对后来的现代主义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西方现代派文学的经典之作。
一、格尔高尔个人的“异化”
《变形记》中主人公格里高尔无疑是卡夫卡筆下平凡而生性懦弱的小人物的典型代表。作品讲述了他父亲面临破产,母亲身患病症,妹妹即将上学的家庭境况,这一切的家庭负担和债务,将格里高尔压得喘不过气来。他拼命工作只为改善家庭生活。但不幸的是,一天早晨,他从噩梦中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他有了虫的特性,(它的身躯特别宽大,宽到挤不进半开的门,也不能完全藏在沙发底下 ;有着长长的触角,眼睛微凸,有着坚硬的外壳,肚子上分成很多硬片,还布满了白色小斑点 ;有着在墙壁和天花板上交错爬行的习惯 ;没有牙齿,不喜欢新鲜事物,反而喜欢吃腐烂变质的蔬菜喜欢爬行并吃发霉变质的食物。)从此他成了家庭的一个沉重包袱,虽然他外形完全变成了“甲虫”,但内心仍然具有人的特性,能观察、判断和思考。以至于他虽然生活在家人当中,却仍感觉内心忧虑,举目无亲,有苦难难言,最终在苦闷和悲哀中绝食死亡。主人公从人变成甲虫看似十分荒诞,但实际却异常真实,西方工业文明的到来,导致“人”生存环境的异化,生存状态的“恶化”,又使人蜕化为“非人”。人一旦失去自我,不能成为自己的主宰,那他在生活的重负之下必然异化。正是现实对格尔高尔的束缚太紧,压抑太重,所以他永远只是现实的奴隶,永远在现实的魔网中被异化。
二、家庭关系的“异化”
在格尔高尔没有变成甲虫之前,他还是家里的顶梁柱,承担着全家人的生活重任,是受到家里的尊重和爱戴的。但自打格尔高尔变身为大甲虫,其间的父子关系、母子关系及兄妹关系就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呈现出一幅极端自私,冷漠,残酷无法沟通的可怕情景,亲情伦理荡然无存。格里高尔父亲面对这种情况, “无情地把 他往后赶,一面嘘嘘地叫着,简直像个野人”。他拼命催促格里高尔赶快回到自己的房间去,结果卡在门上受了伤。后来还拿苹果砸中自己儿子,使他不久丧命。作为父亲始终没有踏进他的房间去看望他,听闻儿子去世他竟暗自庆幸,没有一点伤心,有的只是解脱的快感。 母亲似乎有丝情义,她同情儿子遭受的厄运,悲痛欲绝,但她对格力高的的母爱并不坚定,她刚开始不赞同将儿子房间清空,但前提是以为儿子有天会恢复健康, 她也曾试图去看看儿子,但由于恐惧,她内心深处汹涌而来的母爱洪流最终还是完全被对格里高尔自然形体的恐惧消失殆尽了。还有妹妹葛蕾特,在哥哥格里高尔最初变形时期,她流露出对哥哥的关心与怜悯。但是时间一久,她就对格里高尔再无耐心可言。甚至一心想要摆脱哥哥,他的哭喊将她内心的自私、冷酷无情暴露得淋漓尽致。正如恩格斯在《英国无 产阶级状况》一文中说的,“维系家庭的纽带并不是家庭的爱, 而是隐藏在财产共有关系之后的私人利益”。这就清楚的阐释了格尔高尔和其家人之间关系异化的真正原因,全家都以主人公为依赖,维系他们关系的是金钱、利益,这种依赖一旦消失,他们之间就只剩下冲突隔膜、无情冷漠,留给他们的只能是异化的家庭关系。
三、《变形记》中“异化”的现实原因
西方现代工业文明的到来,两次世界大战浓重的阴影,导致在西方社会这个宏大背景下恐慌、幻灭,危机和异化观念的滋生。再从马克思主义观点看,他认为异化是同阶级一起产生,是人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变成异己力量,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在异化过程中,人的能动性丧失了,遭到异己的物质力量或精神力量的奴役,在机器生产和生存竞争的高压下,人被异化为非人,人的本性失落。现实与幻想的尖锐矛盾和畸形脱节,就产生的人类精神创伤和变态心理,悲观绝望的情绪和虚无主义的思想。人性及一系列社会关系就是在它巨大压力下被扭曲异化。卡夫卡正是在《变形记》中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中,人在重重迫害下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以至产生异化的现象。
现实中卡夫卡的生活状况也是其表现异化主题的重要原因。卡夫卡出生于布拉格的一个犹太商人家庭。父亲从小对卡夫卡实行“专横有如暴君”的家长式管教。卡夫卡一方面自幼十分崇拜、敬畏父亲;一方面,一生都生活在“强大的父亲的阴影”中。长期生活在“父亲的阴影” 中的卡夫卡便不自觉的形成了一种内向,躲藏,不喜欢公开的性格,所以地将自己的家庭生活体验搬入了作品中。《变形记》中,父亲形象可以视作现实生活中的卡夫卡之父在作品中的艺术加工之后的形象化的表现。作品中的父子矛盾则可以视作现实生活中的卡夫卡父子恶劣关系的写照。《变形记》中异化主题的变现一方面是其性格使然,另一方面则是其家庭环境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卡夫卡,韩耀成,李文俊.变形记[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5.
[2]王彦军.异化与人格———也谈卡夫卡《变形记》中的异化问题[J].阅读与鉴赏(教研版),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