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林海
摘 要:群众文化是人民群众社会生活、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是建设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走向全面和谐发展的今天,为了更好的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在活动中要十分注重突出群众文化活动大众性的特点,注重活动是否能走到大众中去,因为群众文化活动的主体是群众,人民群众既是创作者、参与者、表演者,又是文化精神的享有者。没有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群众文化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群众文化活动不仅要有气势恢宏、人气旺盛的大型文艺演出,更需要群众自发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小型活动。
关键词:群众文化;活动;开展
中图分类号:G2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11-0194-01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群众文化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只有准确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才能充分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了进一步提升群众文化活动的层次,作为群文工作者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深入基层了解群众的文化需求,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深入学习,不断探讨,及时更新思路,以适应“大文化”的需要,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
一、群众文化活动的基础
把人民群众喜欢不喜欢、有没有兴趣参与作为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考量,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老百姓的生活小事进行提炼加工,以相声、小品、快板词、腰鼓、秧歌、戏曲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创作新的作品,使我们的文化活动更贴近老百姓的生活,更适合老百姓口味;同时,要想方设法积极引导群众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来,让广大群众在适合自身口味的文化活动中实现自我教育。基层文化工作者应顺应时代的发展,把探求群众口味,适应群众品味,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的需求,作为群众文化活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有效地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鼓励广大群众自立自强、艰苦创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地方特色文化因历史的沉淀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与群众紧密相连。在群众文化活动中,要树立地方意识,求效果、重质量,注重群众的参与度,保证本土特色。为此,文化工作者要注意培养地方特色的剧目,发挥民间力量的作用,挖掘地方的民俗资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并融入革新发展的现代思想加以提高。同时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要注重连续性、长期性、规律性,要不断地宣传和普及这种活动形式,使更多的人关心、支持参与这种活动,这样才能使有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常演不衰。
在群众文化活动中要树立精品意识和品牌意识。把适合群众口味、具有地方特色的精品文化活動逐步打造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地方文化品牌,这样才能以更清晰的角色、更经常的频率、更持久的影响力参与到群众的生活之中。当然品牌的创立离不开经济力量的注入,我们要在政府、群众、投资者之间把握一个合理的利益分配平衡点,政府大力注入活动资金,群众积极参与,吸纳社会资金加盟,为品牌的创立提供资金保证。品牌创立的过程中所获取的利益合理分配使用,促使品牌的创新与发展。有了品牌就有了更大的活力和吸引力,就能使群众文化活动持久的开展。
二、群众文化的基本定位
社会经济结向以市场济为核心的转变,必然回到东文化形态的变化。因为经济、文化相辅相成,其产生的社会影响是大众文化、娱乐文化国办的概念逐步从人们的观念上消除,群众文化的社会地位和功能日渐模糊。一些地方的群众艺术馆、文化馆为适应人们的文化观念的转变,更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同时也是为了自己的生存,竟简单的向大众文化和娱乐文化看齐,群众文化逐渐丧失了社会地位和功能,群众文化陷人一种尴尬境地。在我们国家,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群众文化因为其特殊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功能,根本不可能被大众文化和娱乐文化所替代。
群众文化是人民群众以自身为活动主体,以娱乐方式为主要内容,以满足自身精神生活需求为目的的文化;它是人们用以表达喜、怒、哀、乐等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它的产生、发展贯穿于人类劳动生产全过程,它的存在使使群众参与成为现实。正是因为群众主动参与,群众在活动中才能实现自我教育,获得情操的陶冶和审美享受,并在健康的审美享受中建立和升华高尚的审美趣味,提升自身的文化艺术修养和境界。这是群众文化特有的社会地位决定的。它同时符合群众文化的娱乐审美、宣传教育、文化传承、生活实用等一系类功能。
三、结语
群众文化的生命和重要载体就是活动,经常举办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才能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精神食粮,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品位,真正体现社会文化社会化,群众文化群众化。因而举办大型群众文化活动是推进群众文化深入开展的关键。总之,实现群众文化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有口味、有特色、有品牌,这样才能使群众文化活动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参考文献:
[1]肖静.如何开展社区群众文化活动的一些探讨[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3(09).
[2]初晓洁.社区群众文化活动组织建设若干思考[J].艺术时尚旬刊,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