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佳
(宁夏永宁县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中心,宁夏 永宁 750100)
经过实践调查研究,学生在美术课程学习阶段的投入性不足,并不是因为对学科的厌恶,而是没有时间去鉴赏或绘画。多数学生在美术课堂上会想办法放松,而不是继续高度集中注意力,掌握美术课程基础内容。从美术鉴赏课教学要求来看,多数学生都未能认识到该课程对发展个人能力的重要影响意义,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讲,围绕高考要求进行学习资料的筛选,显然美术鉴赏课是“可有可无”的。很多学生都未能认识到个人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都与该课程之间有着紧密联系,所以课堂参与性与主动性明显不足。教师对待美术课程的心态以及精神思想也会影响课程教学效果。教师的态度存在问题后续对美术课程的反思与改进效果不足,则导致教学出现固步自封的状态。结合有效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师要与同行积极开展互动交流,并反思自己在课堂教学期间的不足,总结教学经验,由此课程教学质量才能全面提升。
一、教师摆正教学态度,促进学生鉴赏学习
教师作为美术鉴赏课的引导者,在现阶段的教学引导期间,应该是学生的辅助者与促进者,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将自己的课程学习能动性逐渐增强。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帮助学生深入研究学习内容。尤其是在学生初次接触鉴赏类的知识期间,学习目标完成的困难性增加。而教师利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深入实践,学生就会在探索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帮助学生进行独立自主的探究学习或合作交流学习,能够获得更为理想化的课程教学效果。二、将以生为本的理念贯彻到美术鉴赏课中
教师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应该将自己的知识水平以及学生的认知基础全面了解。教师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原有知识与新知识储存应用起来,则教学设计以及策略应用就会更加具备针对性。教师在教学设计以及教学实践阶段,帮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过程中,并发现自己在实践探究阶段可能会存在的不足,由此美术课程教学质量也能有效性提升。教师要认识到美术鉴赏课堂,并不是一个单向的知识传递过程,而是教师与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经过互动、交流将知识传递,并做好知识的处理与转化的基本过程。教师要尊重学生并帮助学生正确面对美术鉴赏课学习阶段的问题,当教师能够帮助学生深入思考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学生理解能力与创造力都能逐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