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杂文
文章内容页

任务教学法理论下应用型本科院校艺术类学生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究

  • 作者: 文艺生活·中旬刊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28076
  • 赵明非

      (辽宁传媒学院,辽宁 沈阳110000)

    一、前言

    以任务为本的教学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因, 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了解自己的认知能力,尽可能发展这种认知能力, 在日常教学中保证学生有自我指引和与他人交流、协调、合作的机会。这是一种“生成教育”,是能产生能量的教育。用语言教学理论来评价,这种教学涵盖了三个角度。语言的角度,即学生应当学哪些语言知识。学生的角度,即学生想学什么。学习的角度,即怎样才能促使学生掌握语言和交际技能。“任务教学法”能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的进步。这种进步不是反映在卷面成绩,而是反映在工作业绩。因此,教师要和学生一道决定哪些是有意义有目的的任务, 使他们从中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产生学习效益。

      语言学习不仅仅是学语言, 而且是通过语言学习获得人的经历把语言学习称为“语言学习企业”。“企业”是什么意思?这样的比喻想说明什么?《朗文英语词典》的定义是“企业是人们通过工作赢得知识、技能、利益、业绩和经历等等的场所”。用此作比喻,语言学习过程就是通过工作获得以上经历的过程。“任务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根本的区别是把面向书本转为应对四面八方的人和事。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发展自身潜力,表现自己的价值。由于这种教学法是以“项目”为形式,以“成果”为成绩,学生必须采取团体行动,这意味着集思广益、沟通合作。在每个项目中,教师提出略高于学生水平的目标和能够发挥或引起争议的问题,与学生共同分析情况、运用知识、选择方法、预测结果。或者,教师提供模拟任务,以便学生亲身处理棘手的事务。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观察学生运用知识和技能的情况,一旦发现问题,立即作出反应。由于项目需要集体完成,也为学生提供了与他人交往的机会。每个学生在团体中都有自己的角色和作用。最后,项目成果要以口头形式作汇报,这对学生提高水平也是一种挑战。

    二、任务的定义、形式和内容

    什么是任务? 有利于外语学习的任务指在真实社会和工作领域运用语言以及相应的能力应对的事情。例如计划、组织、谈判、说服、解释、争论、辩护、评价、议论、比较、决策、应对困难等等。“任务教学法”中的“任务”必须是真实社会和工作领域的,具有挑战性的,是能够让学生运用语言去做事(do things)而不仅仅是去学习(study)的。任务要与学生的切身利益、需求和关注点有关;学生有事可做,完成任务需要知识、技能、策略、才智、规范、协调、合作等。例如识别困难、提出设想、进行观察、开展调查、动手实验、学会评估、报告结果等。因此,为学生提供一些真实的案例、难题,让他们自己去摸索探究“问题在哪里?怎么发生的?如何去解决?谁该做什么?结果如何?有何结论/发现?如何证明?”。“任务教学法”特别需要明确教师的任务。

      教师要能够设计为不同学习目的服务的任务, 确定特定群体的学生的学习目标和期望的成果。在布置任务时,起的是鼓动的作用;在学生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充当协调员、协助人、咨询员,给与及时的指点、评价、建议,自始至终支持和鼓励学生,让学生有安全感、满足感和成就感。教师还要设计评价细目表,有标准有依据地监控和评价学生的表现。“任务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发展教师自己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不断接受来自学生的挑战。在实践上,大学英语教学任务可以利用社会热点话题或人类永恒课题, 设计问卷, 进行采访或组织讨论;评论经典影片或流行电影;利用国内外传媒对争端问题的报道,比较差异。比较国内外电视节目;选择一个社会问题,分析形势,提出解决办法;利用广告、产品宣传页、说明书,比较同类产品,提出改进意见。例如,辽宁传媒学院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心设计的一个任务是:收集亚洲金融风暴的信息,让管理学院的学生关注背景和原因并分析对当地的影响;让新闻学院的学中国大学教学生关注政府的作用和政策;让数字媒体学院的学生关注老百姓的反应、压力和解决办法。采访对象可以是专家、官员或公众。学生写出报告,组织论坛,作为任务成果。

    三、任务教学法的意义、特征和效益

    “任务教学法”旨在让学生走出“课堂小天地”,把社会引入课堂,把课堂延伸到社会,让学生作为人才资源发展生存能力和工作能力,把在学校的学习和在生活中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也可以说,不局限于课堂的学习才是自主的学习,积极的学习。“任务教学法”能够发展综合技能,是超越语言学习的学习。综合技能除了语言技能和交际技能之外, 还包括学习技能、生活技能、竞争技能、工作技能等。超越语言学习的学习是在运用语言当中学习语言,在群体当中和交际当中学习语言,改“语言为本”为“任务为本”;变“重视语言形式”为“重视语言功能、语言内容和使用语言的人”;注重课堂内外的真实的交际。有利于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益的任务的标准包括提供机会让学生体验真实的和实用的英语,激发学生在真实环境里应用英语的自然愿望,挑战学生运用英语作为工具完成任务的能力, 能使学生获得成功感,能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任,能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并做出贡献,有助于学生培养预测后果的能力,唤起学生对做事过程的意识,能使学生学以致用,能够让学生独自完成或团体完成。

      这样的任务必须有以下特征:除了语言学习实践目标之外还有一个具体的关乎工作、生存、交际、竞争等的目标,有供语言应用的语境或场合,要学生动脑和动手,要有成果,要综合运用技能,学生有内在动力并且能够进步直至拿出成果。学生能够合理地分工,在全过程能用英语进行目的明确的交流,能够将语言知识和技能综合系统有序地与其他活动相结合, 能够将任务按难度和等级划分。任务包括必要的步骤:计划、行动、回顾、评价、协调、组织、汇报等,允许有不同的完成任务的方法。“任务教学法”就是一种值得推崇的有利于培养大学教师和学生创新能力的新型教学方法。

    四、把任务教学引入英语课堂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大学英语教学应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提高文化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

      应用型本科院校所面临的挑战决定了21 世纪我国各高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规格:这些人才应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也就是要在打好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牢固掌握英语专业知识的前提下,拓宽人文学科知识和科技知识,掌握与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有关的专业基础知识,注重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

      21 世纪不仅是一个国际化的知识经济时代,更是创新的时代。要使高等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具有“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具体体现在教学内容的创新,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符合上述两个大纲所规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任务教学可以把抽象的原理、概念等具体化,把它们置于一定的实际情景之中,学习者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到这些原理、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用处、表现,增进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任务教学从学习者的角度来说就是一种学习方法。这种学习方法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是以讨论为基础的学习,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的。任务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不仅仅使学生停留在获得固定的原理、规则。学生通过相关材料的收集和案例分析,能够内化所学知识。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建议的同时,巩固所学知识,其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同时得到了锻炼和提高。通过讨论,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辩论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同时还能增强学生面对困难的自信心。

      把任务教学引进英语课堂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改革。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只是一个被动的听讲者和知识的接受者。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而在案例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课前学生必须仔细阅读教师指定的案例材料,然后进行认真分析和思考,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必要的话还需查阅相关资料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在课堂讨论中,必须积极发言,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结论,并与他人展开争辩。因此,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既可以从自己和他人的正确决策和选择中学习,也可以从承受的错误中学习,即从模拟的决策过程中得到训练,增强思辨能力,语言运用能力也随之得到了加强,真正做到活学活用。同时也真正体现了“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的要求。在任务教学法中,教师不仅仅是课堂的控制者,还是活动的组织者、士气的鼓舞者、活动的参与者。

      本文标题:任务教学法理论下应用型本科院校艺术类学生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究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1351192.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