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靓
(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广东 佛山528231)
一、前言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也是对艺术工作者的完美阐述,舞蹈作为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需要舞者们数十年如一日的训练才能演绎出精彩的舞蹈表演。舞蹈训练作为提升舞蹈技术的一种形式,不仅是每一个舞者保证自身舞蹈表演或比赛时舞蹈质量的最重要支撑,还是不断优化舞蹈内容的一个过程,不同的舞蹈类型、学习舞蹈时间等的差异也会导致舞蹈训练方式存在较大差异,因此舞者需要根据自身身体条件、舞蹈掌握情况以及时间等制定出适合自身的舞蹈训练计划,提升自己舞蹈水平。本文通过研究训练特点和训练基本内容来研究舞蹈训练和舞蹈表演,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
二、舞蹈训练及舞蹈表演
(一)舞蹈训练的特点
1.科学性和针对性科学性是指舞蹈训练计划依据舞者身体条件设置,能够有效减少舞者在舞蹈训练的时候受伤,或在训练受伤之后避免长久不接触舞蹈身体懒散而进行适当的舞蹈训练;针对性是指针对不同基础、不同身体条件以及舞者不同掌握程度,设置不同的训练计划,提高舞者舞蹈水平。
2.注重训练过程中情感的表达
舞蹈训练不仅仅是针对某个或某些舞蹈动作反复练习,考察舞者的力量与耐力,还需要舞者在训练过程中注重舞蹈作品中情感的捕捉与表达,将舞蹈训练不仅作为练习舞蹈技艺的活动,更通过帮助舞者调整自身家庭、爱好以及社会影响等各方面的因素,调整舞者身心,表达出舞蹈所要诠释的情感。
(二)舞蹈表演的内涵及任务
舞蹈表演是指在舞蹈基本知识、理论的支撑下,接受舞蹈表演方面的训练,具备从事舞蹈表演的能力,基本任务是能够以其掌握的舞蹈动作、造型和技巧能力,结合音乐和美术等艺术手段,将作品的思想内容转换为可视可感的舞蹈形象,舞蹈演员作为舞蹈表演实践的主体,不仅受作品制约,还需要被动实现编导构思。三、舞蹈训练和舞蹈表演之间的关系
舞蹈训练是指舞者针对自身特点制定出恰当的舞蹈训练计划,针对自身舞蹈薄弱点及新掌握知识进行训练,属于舞蹈教学的范畴,而舞蹈表演作为一种表演舞蹈艺术的过程,属于舞蹈创作,而在强化素质教育、强调教育面向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今天,舞蹈训练必须紧紧为舞蹈表演服务,而舞蹈训练作为舞蹈表演质量的决定性因素,是舞蹈表演取得较好成果的关键。“一千个人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于舞蹈的感悟和诠释是不同的,他们对于舞蹈作品有着自己的理解与感悟,展现出来的成功也有所不同,但是舞蹈表演作为一种艺术创造性活动,对舞者最基础的要求是具备良好的舞蹈功底,也就是日复一日的训练,扎实好舞蹈功底,并通过舞蹈动作、姿态表现出舞蹈所要营造的意境和形象,充分表达作品情感。
四、舞蹈表演训练的原则
舞蹈表演的基础上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舞蹈素养,即一定的舞蹈动作、舞蹈技巧、舞蹈编排等,因此在进行舞蹈表演之前需要注重学生舞蹈功底的训练,在训练过程中注重循序渐进,以为学生夯实基础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开展舞蹈训练。一方面夯实学生舞蹈基础,需要教师充分考虑和照顾到不同学生的舞蹈基本素养,注重基础的打扎,从规范动作教学,到舞蹈动作衔接、节奏教学以及协调韵律等教学目标的逐步完成,为学生奠定良好的舞蹈功底;另一方面舞蹈训练是个长久、辛苦的事情,需要学生长时间坚持训练,需要学生有顽强的毅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这一“精神”需要有强大的内驱来支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更是支撑“精神”坚持的支柱,教师在开展舞蹈训练的过程中需要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助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兴趣探索中强化学习劲头,提供学习动力,支撑学生坚持训练、战胜困难。五、提高舞蹈训练和舞蹈表演效果的策略
(一)加强对舞蹈基本功重视
舞蹈基本功追随舞者舞蹈表演的生涯,是一个舞者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是支撑舞蹈表演技能的核心力量,能够更好地帮助舞者打开身体的各个关节,在舞蹈过程中有更大的活动空间,完成的动作更加准确、到位,能充分运用自己的身体语言表达出舞蹈作品内涵,刻画塑造出优美的、富有性格的舞蹈艺术形象。 但是目前很多舞蹈教师对舞蹈基本功缺乏重视,再加上基本功训练较为单一和辛苦学生由于基本功不扎实,在舞蹈训练和表演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还有一些对于舞蹈基本功训练时间的误区,很多人认为舞蹈学习越早越好,如果小时候没有学习舞蹈,等到身体成熟之后即使在进行锻炼也很难进步,自身也会陷入一个停滞不前的状态,其实舞蹈训练并不是其他年龄段训练毫无作用,只不过舞蹈有黄金期,过了黄金期训练效果有所降低。以上这些问题表面舞蹈教师需要加强对五大基本功的重视,强化学生舞蹈基本功训练,对舞蹈训练时期的误区及时纠正,宣传舞蹈基本功对于整个舞蹈表演的意义和作用,帮助舞蹈学习者克服畏难情绪,并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舞蹈动作,提高自身舞蹈表演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