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海天散文文化苦旅
文章内容页

刀工符号历史印象

  • 作者: 新雷第一声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0-01-06
  • 热度313866
  •   刀,作为一种常用的生产生活用具,不是冶炼业出现之后才有的东西,石器时代,为了砍伐树木,切割兽皮等,也可以用打制石器或磨制石器制造它,但是没有名称,据考古发现的石铲、石刀、石斧等,说明部族中早就出现不具名、不专业的刀工。

      金属刀生产以后,刀工不仅是制刀的人,还有卖刀的人、用刀刻写的人。特别是把上有小孔便于穿绳的那种,有的制成刀,有的制成铲,小巧玲珑,便于携带,用途又广,非常畅销,逐渐成为货物交换的介质,史称“刀币”,刀币成为部族的财富,而掌握这些刀币的人还是刀工,刀工一度成为部族中的“财政官员”,与下文要介绍的“贝人”是相同的官职,我们可以把带贝(貝)旁和刀、刂、勹、力、斤、欠旁的姓氏,共同看作是远古部族中掌管财物人的后代。

      古汉语中有词语“资斧”,又写作“斧资”,如“斧资告竭,进退维艰。”这句话中“斧资”指的是(差旅)费用,有人直接解释为“旅费”,实际上是把“斧”与“资”含义变窄了,不管是“斧资”还是“资斧”,都是指钱财。父部族刀工制造的“斧”,也是远古货物交换的介质,和次部族“贝人”管理的“资”,都被借用为“钱财”。薪资、薪水的“薪”,是新部族草正,“新”又是亲部族刀工,同样代表财物,当亲部族刀工的产品“新”让人感觉从未见过的美,财物的含义就借用“薪”表示了。

      刀具除了切割、割剥、砍伐等作用外,还具备刻画、雕琢等多种功能,历史上留下的最早文字多为刻写,刻在陶器上称“陶文”,刻在龟甲兽骨上称“甲骨文”,刻在竹简上称“简文”,刻在石头上称“碑文”,雕铸在金属器皿上称“金文”。

      本文标题:刀工符号历史印象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321068.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