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能去想象的东西可是无穷尽的,一个正常的人都是能想出各种各样的东西来的。然而为人处世,却是不可以随心所欲,也不可能总有个一个“必然”的现象或结果等着让你看到或让你感受和体验得到的。因而,凡人总应该更注意做到实事求是地看待种种情况或问题,总须摆正心态,尤其要善于适应种种不同的环境乃至意境。
人生在世,必以一颗宽容及平常之心态去处世待人。其实啊,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总是处在不停息的千变万化及充盈着种种矛盾中发展的。因而,为人处世,摆正心态很重要,摆正了心态就能正确对待总处于变化、矛盾及发展中的万事万物,就会让自己过得坦然甚,过得心情舒畅乃至可以做到左右逢源,充满生活盎然的快意感当中等等,而如果扭曲了心态,不会面对现实,则会时时处处感到心很累很难受,甚或还要痛楚不堪呢。对此,人们还上升总结出了个结论,就是——心态影响健康,心态决定命运。
有俗语曰:“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还有谚语曰“十有九输天下事,百无一可意中人”。这都是总结说出了人生的事情,十件事常常有八九件都是不如意的,而且十件事情中通常是九件都是失意的。……两千多年前的孔子说的“毋必”“毋固”“毋我”的道理,也就是说,为人须能适变、能应变而又不固执己见,而且还要善于替别人着想,还要能从为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些方面,广大的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也做出了个结论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容易扭曲心态,不能正确对人对事的人通常是一些涉世不深或没有实践经验的年轻人。尤其是那一些较有知识,就总是自以为是甚至只是唯我独尊的人们。他们容易自己犯错了而不自知,或只是“一知半解”就去要求他人顺着自己的意志去干事情,如稍有不顺或不遂己意,就烦就燥就责怪他人……而这,岂不是很累人的吗?而且,这心累和烦躁无疑就是自找的,是自己的原因造成的。
当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凡人,总有些缺点的,尤其是人因生理上的原因,对人对事不能太苛刻或偏离实际。首先要从严要求自己再去要求他人,即应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而且,应充分考虑到他人的实际情况(包括身体状况和所处的年龄段生理特性等),务求达到相向而行,都要改正起来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