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海天散文文化苦旅
文章内容页

千年古韵香严寺

  • 作者: 云溪醉侯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07-04-15
  • 热度90391
  •   丹淅旧地,香严古刹,汉风楚韵之境,青史名传。江水滔滔,说尽千秋人物;天风浩浩,吹开大地尘气。4月8日上午九点钟,我与友人乘舟渡江,而后登车攀山,一路上但见山水相依、绵延万里、万古青松、风光旖旎、九曲盘旋、山路崎岖,但幸好,公路修得不错,我们也就少了些许波折。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奔波,我们最终抵达了目的地——淅川香严寺,关于香严寺,在此之前,其实我知道的并不多,据同行的两位教授介绍,才了解了它的一些故事。现在的香严寺,与白马寺、少林寺、相国寺并称为“中州四大寺”;历史上唐宣宗曾落发于此七年,唐肃宗、代宗两朝国师“慧宗”以此地为道场,并长眠于此。
      
      下了车,我们爬了很长时间的山路,一路上茂林修竹遍地、亭台石礅点滴,漫步于其中,观竹影堂亭、香萦佛面,感心旷神怡,石阶慢慢从脚下向后退去,不多一会儿,我们便看到了一座高耸的石碑,看似人工,纯属天然,碑如长剑,倾天而立,上书四个大字“香严古刹”,给人以无限静谧庄严之感,在解说员的带领下,我们缓缓走进了大雄宝殿,见到了紫金诸佛、壁画腾空、雕栏画栋、松竹摇影。
      
      刚进入佛堂时,我闻到了一股淡淡的馨香,沁人心脾,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很轻、很静、很淡然,烟雾缭绕间,顿感身轻欲飘,这时一副对联映入眼帘:“松声竹声钟磐声声声自在,水色山色烟霞色色色皆空”,读后又有另一番感触。
      
      其实我认为来到寺中烧香叩佛是大可不必的,心诚即可,没必要太过拘泥于外在形式,要有一种放达的情怀,有一种“寺院有尘清风扫”的淡泊之志,要能做到“看闲云野鹤,万念俱空,说什么晋代衣冠、吴宫花草;倚片石危欄,一间独闭,更何须故人禄米、邻舍园蔬”,也许有一种思想很对——“唯苦近佛”,找寻失落已久的天堂,自拔于现实喧嚣之外,唯苦修方可得。
      
      偏殿“五观堂”有一对联:“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也许这是另一种处世态度,生活于晨钟暮鼓、梵语经声之中,人的性情自然会受到陶冶,藏迹于名山,匿踪于秀水,也是一种人格品位的自然体验。青山寺后立春来宜作千秋书,绿水门前流风起好弹万古琴,不管怎么说,很多事情是因人而异的,天南虽宽不润无根之草,佛门广大难度不善之人,还是算了吧,何苦为他人操劳,做好人则心正身安魂梦稳,行善事即天知地鉴鬼神钦,只消做好自己的事,其它的,顺其自然吧!
      
      历史上的香严寺之所以闻名于世,是因为唐宣宗为帝前曾于此落发修行七年,于是我便怀着一份景仰之心,来到了宣宗的清修之地“望月亭”,刚踏入宣宗故地,就看到了一副对联:“香严浴紫烟令唐天子虔首,宝寺飞幽谷招众教徒皈依”,心境顿时澄明起来,进入内殿,钟罄木鱼之声,不绝于耳,佛香弥漫空中,古韵氤氲,我静静地站在佛前,神思缥缈,不知所往。
      
      时间过得或许有些太快了吧,不知不觉间我们已不得不走了,虽然感觉有很多遗憾,但也业已无言,唯有最后再默默回望那千古清修净土,无限留恋。也许有一天,我还会再来到这里,重拾那失落的记忆,远古的钟声从耳边轻轻掠过,细细的清风吹乱我的发丝,把我带到一个澄澈清明,惟有明月松风、青灯古卷相伴的世界中去……

      本文标题:千年古韵香严寺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40741.html

      • 评论
      1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