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小说
文章内容页

海边的佛光树

  • 作者: 文学港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23575
  •   奚士斌

      

      我家就住在海边。

      佛光树,只有海边才有的树。它顽强地扎根在山里、礁土中。每到春天,它会开出淡红色的花朵;到秋季,又会结出朱红色的果实来。它开花时的蕊瓣,像佛手,故名佛光树。

      海边长大的孩子,他们似被季风追逐的云朵,他们宛如礁岩上犹存的野菊,他们优雅地在月光下成长。

      站在大门山山顶,远处可见海天一色的东海。山脚下,是当年戚将军戍守边陲的海疆重地昌国卫。昌国卫的四周,又拱卫着上营、下营、马盘等村落。这里遗存的地名与当年军事上安营扎寨的用语紧密相连。不远的猫头洋、大目洋,直至西南方的花岙岛等处,都曾有文天祥将军、张苍水将军倚剑牧海时留下的足迹。每天太阳就从那里升起,此时,倘若有北方的雁阵款款飞过,那景色可是绝对的撩人心扉。

      海边的渔家子弟,早年谋生的选项很少,进士及第或是衣锦还乡的励志故事,几乎很少有。

      跟着父辈出海是苦差使,大半的命在海里,小半的命在岸上。虽说海里的风光让人陶醉,但海边寺庙里供奉的高香,时时隐喻着渔家人对出海亲人的担忧。

      海边的山上,寺庙也多,香火也旺盛。逢年过节时,善男信女更多。寺庙里,被经年的香火供奉,已然满目沧桑。寺庙外,几棵粗壮的佛光树,默默静立于山峦。

      来寺庙许愿许心的乡民,大多是附近村落的渔民。他们把很多的心事,告诉了庙宇;他们把来年的希望,也放在了山里。

      第一趟出海前的渔家弟子,也会来到这里求福。往后,他们便跟在大人身边,学着怎样的扬帆使舵,向海里讨营生。遇到下锚拉网的力气活,如有愣神分心的男孩子,父辈会抡起粗大的巴掌,一下子掴过去。父辈们不允许自家的男孩子文武不分的样子去闯海。

      但在家里岸边织网都是女人家分内活。年幼的女儿,脚丫子踩在柔柔的沙地上,一手攥起细细的网线,一手接过母亲递过的线头,一趟趟把它拖到不远的网椭子上挂着,好让母亲织网的梭子更快些。渔家的女人不似父亲般绝情,女儿在帮母亲添手的空隙,总会给孩子塞点薯片芝麻糖的零食。

      此刻,母亲的目光最亲切最慈祥。她把所有的怜爱都包含在她的目光里。

      记得是“八一”台灾那年,昌国卫、南庄洋一带的伤亡人数与财物损失最多,许多渔民的家什顷刻间灰飞烟灭。

      台灾过后,岸上一些人家,捶打着撕心裂肺的胸口,沿着海边的港湾角落,四处寻找出海未及归来的亲人。运气好的,或能找到遇难前把自己与船板捆绑一起的死身,至死它也要魂归故里。寻到死身的人家,按祖上规矩也不得把死身抬入村落,它要招魂后另行安葬。

      虽然苦难的声音每年都硬生生地闯进渔家人的梦里,但他们的梦想依然执着。

      那时候,船儿都是有帆的木渔船,船间有高高的船桅。在风和日丽的日子,眼尖的妇人远远都能认得自家男人的船儿回来了。能干的妇人会看着船儿的速度来估计自家男人的船上能有多少的鱼鲜上岸。她们早早备了鱼篓,早早跟鱼贩子说好了价格,卖掉鱼鲜好早早回家。

      不过,现今出海捕鱼的船儿都已经是大吨位的鐵船了,能干的妇人们也不用早早站在高高的山岗上盼望,她们也早就知道她们的男人什么时候回家,需要带多少的篰篓子来岸边。

      海边满山的野菊弥漫着氤氲的清香,山崖处的佛光树,枝繁叶茂,果子正红。

      文学港 2018年6期

      本文标题:海边的佛光树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462793.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