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诗词歌赋现代诗歌
文章内容页

第二童年:诗教与魔法

  • 作者: 诗歌月刊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31260
  •   美国诗人玛丽·奥利弗在《诗歌手册:诗歌阅读与创作指南》中曾给予我们这样的暗示:“我们知道,诗人是天生的,不是学校教出来的。画家、雕塑家和音乐家亦是如此。某些本质的东西无法传授;它们只能是天生的,以一种神秘的方式获得或者形成,无法挑选出来重新设计,传递给另外一个人。”接着,诗人这样补充道:“即使有些因素无法传授,仍然有大量知识可以而且必须通过学习掌握。”
      从2018年开始上童诗课至今,我最大的触动是孩子的每首诗都是要飞翔的。作为独特的生命个体,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构建自己的诗意想象,进而净化语言的纯度。这时,“以孩子为师”绝非一句口号,而是纯粹的魔法产生的自发感受。儿童语言是自带引力的,这其中包含着某种神秘的生灵世界。而我的工作就是等待,我渴望见到他们语言中不断生长的东西。随着课程的不断深入,童诗在孩子内部嵌入一座嬉戏的游乐场,语言在无意识中发生裂变。值得一提的是,对于童诗我永远秉持的是“不教而教”,即我更多的是分享我心中杰出的童诗作品,一切都是天性的呈现。因为对于孩子而言,他们正处于语言的混沌期,过多的强调方法和技巧会成为束缚他们的笼子。没有什么比想象的自由更重要,而优秀的诗歌或许是唯一值得信赖的老师,我不过是中间的载体。正如卡夫卡所说:“那就是魔法的本质,它不创造,它召唤。”童诗本质上就是召唤,它邀请孩子们进入它的内部,唤醒孩子心底沉睡的部分,直到形成一个语言的旋涡:
      梵高心河
      李籽橙(9岁)
      漩涡的星河
      旋转吧
      流溢的星辰 跳动的云
      把这一切卷入星河之中
      心中小河延伸吧
      流向星空
      释放你的生命吧
      每一颗星星都有灵魂在跳动
      探索探索
      把点点星光流溢在这心河里
      延伸吧
      火焰树
      流淌在心河的方向
      与梵高一起碰触星光
      不够不够
      让心河继续延伸吧
      星空之外
      肯定有更多的奥秘
      喷发吧
      释放你的痛苦与灵感
      宇宙星辰能否将它们
      融化
      一个九岁孩子如何写心中梵高?这需要小诗人融化在《星月夜》的色彩之中才能以语言的形式画下线条的波浪,他俨然已经成了“心河”中星星跳动的灵魂。这也让我开始对童诗有了新的思考,我们是否真的了解孩子的心灵?他们真的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吗?很明显,一个真正写诗的孩子是未知的,他们是离神灵最近的精灵。
      事实上,在童诗中孩子有自己内在的语言逻辑、节奏和情感,这个是他们特有的私密空间,或者说,他们的写作就是在试探语言的边缘。孩子对语言的依恋更多来源于游戏的天性,和成人相比,这意味着某种平等,至少在诗意的创造上,他们的缪斯是相同的,比如对死亡边界和时间的思考:
      死神死了
      鲁诗语(5岁)
      如果死神
      变得很老很老
      老死了
      世界上
      人挤人
      树挤树
      花挤花
      草挤草
      没有空位了
      我就没地方
      跳绳了
      一个在边境线上跳来跳去的人
      朵朵(11岁)
      一个人在两国之间的边境线上跳来跳去
      他将会成为出国次数最多的人
      他破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自己也不知道
      太阳看到了
      把光照到他身上
      太阳痛恨自己
      只能高高地挂在天上
      不能跟那個人一样下来自由地跳跃
      警察来了
      要给那个不停地跳跃在两国之间的人戴上手铐
      那一刻,他又一次跳到了边界的另一边
      警察刚想要逮捕他
      那个人说:哦
      我现在不在你这个国家里
      所以你没有权力来逮捕我
      当我与孩子们分享完英国、美国、德国、日本、奥地利、中国等儿童诗人的作品后,他们的“作业”更像是某种灯塔在纸上闪耀。对孩子而言,这些简单的诗意有时揭示的是最直接的真理:心灵的自由。诗开始自我流动,每一行童诗都是一条河,浮动着他们的词语、声音和翅膀。从这里出发,成人不过是儿童的彼岸,你分享的童诗像一个虫子在花朵中寻找芬芳的道路。于是,金子美铃的“花香是花朵的呼吸”变得如此真实,史蒂文森的“这时就走来了看不见的玩伴”让另一个自己逐渐显形,而希尔弗斯坦的“总得有人去擦亮星星”似乎将你卷入宇宙之中……越来越多的诗人的作品提高了孩子对童诗的审美,同时,我也一直跟他们强调——永远不要忘记语言的个性与变化。
      有时候你根本无法预料孩子会写出什么样的诗歌,他们正寄居在自己的童年中,当然,他们也是绝对敞开的,一切都是未知的语言之谜。童诗作为“诗歌中的幼年”,它是语言中的“婴儿”,孩子潜在的表达充满无限的可能性。对此,特德·休斯的诗教范本《诗的锻造:休斯写作教学手册》会给我们一些新的启发:他认为写作教师不应说“怎样写”,而应说“怎样才能真实表达自己”。他说:“我觉得诗在某种程度上仿佛一种动物,也拥有自己的生命。”孩子明白如何与诗歌这个动物相处,即使它是一个精怪:
      数学符号成了精
      王泊然(10岁)
      百分(%)一刀把8削
      脑袋身子两边逃
      乘号(X)扫堂回旋镖
      踹得等号(=)一半少
      小数(.)分身真是妙
      减号(-)化身变除号(÷)
      大于小于(><)互顶角
      自相矛盾真不好
      括号()出来摆特权
      里面算式最优先
      加号(+)不甘示弱呀
      躺床翻身变乘号(X)
      等号(=)泡水变近似(≈)
      原是两根细面条
      大家看C变魔术
      加上小圈(。)量温度(℃)
      乘号(X)被踢一条腿
      压着等号连说不(≠)
      8躺下了无穷大(∞)
      负号一来大家怕
      数学符号争胜负
      打斗激烈哭声足
      缺臂少腿不忍睹
      各归其位才算数
      数学符号也可以写成童诗,这个过程是奇特的,虽然小诗人是戏仿《一园青菜成了精》的荒诞之作,但丝毫不影响这又是一首杰作。而在我的童诗课上,这样的杰作还有很多。他们的年龄跨度从四岁至十三岁,涉及的省市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江苏、浙江、湖南、福建、山東、广东、安徽、云南等地。童诗的路线图迷宫一样通往诗性之门,在此期间,我提醒最多的是他们开始在阅读中写作,并且慢慢地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打着红伞的女人
      朱莉雅(10岁)
      盛开的梨树
      在道路两旁
      用风的语言
      低语
      宽敞的大道上
      洒满了阳光和
      天空的碎片
      打着红伞的女人
      走过
      盛开的梨树
      在她身后合拢
      风景
      朱莉雅(10岁)
      河的两岸
      苍翠
      被浸得湿透
      哦
      六月的小桥呀
      一手牵着屋檐
      一手牵着枣树
      打着阳伞的姑娘
      透过清晰的云
      看见紫色的小船
      变成了两只水母
      时间顺着小河流走
      树荫下
      蝴蝶对称的忧郁
      飞来飞去
      你很难想象一个孩子会喜欢西班牙天才诗人加西亚·洛尔迦的诗歌,很明显朱莉雅吸收了洛尔迦的诗歌节奏、意象和音乐,她喜欢通过短句子增强语言的速度,并从中学会了隐喻。这种“意外”完全取决于她的天赋和敏感,在儿童与成人之间她构建了一种新的生命力——让语言变成游走的火焰。
      一切诗教皆可成为羽翼和种子,让孩子找到打开语言的密码。遗憾的是,我并非那把钥匙,我仅仅只是那个锁孔。透过这个“洞穴”,我试图传达些什么,往往感觉什么也没有诉说,“因为诗一直在诉说一件无法诉说的事情。”(顾城语)。幸运的是,在诗教的过程中,我的童年再次诞生,有时我在想,不是我在向孩子们分享童诗,而是他们在走向我,朝着魔法的方向。孩子即魔法师,他们的天性、纯真与想象自然而然推动诗意的语言不断前行,童诗也许只能陪伴他们走过一段奇旅,但只要他们体验过童诗翅膀的震颤就够了。
      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文森特·梵高的代表作之一。
      北方童谣。
      闫超华,1987年生于安徽颍上,《儿童文学》《新京报》《红蜻蜓》等杂志童诗专栏作家,诗歌公益组织“是光诗歌”乡村教师童诗培训讲师。曾获2013《儿童文学》“十大魅力诗人”、首届“小十月”文学奖诗歌佳作奖。著有童诗评论集《童诗的炼金术》。

      诗歌月刊 2023年6期

      本文标题:第二童年:诗教与魔法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469150.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推荐阅读

      最新被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