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美文
文章内容页

等不了

  • 作者: 读者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6766
  •   郑连根

      

      

      李提摩太是英国著名传教士,1870年来到中国。他对中国社会发表过很多看法,其中有一条至今读来还让人感慨颇多。

      在1887年,李提摩太曾向李鸿章建议进行教育改革,为此,清朝每年要在教育上投入一百万两白银。对于李提摩太的这个建议,李鸿章的答复是,中国政府承担不了这么大一笔开销。

      李提摩太说:“那是‘种子钱,必将带来百倍的收益。”

      李鸿章问:“什么时候能见成效?”

      李提摩太回答:“至少需要二十年才能看到实施现代教育所带来的好处。”

      李鸿章说:“我们等不了那么长的时间。”

      我之所以觉得这段对话极其重要,是因为雷同的场面在历史上不断重演。

      在1898年,近代改革家王照对康有为说:“我看只有尽力多立学堂,渐渐扩充,风气一天一天改变,才能实行一切新政。”

      康有为说:“列强瓜分就在眼前,你这条道如何来得及?”

      在1905年,严复与孙中山在伦敦会面。严复认为,中国的根本问题在于教育,革命非当务之急,他说:“以中国民品之劣,民智之卑,即有改革,害之除于甲者将见于乙,泯于丙者将发于丁。为今之计,唯急从教育上着手,庶几逐渐更新乎!”

      孙中山说:“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君为思想家,鄙人乃实行家也。”

      这三次对话实在意味深长。或许,近代中国的诸多悲剧根源就蕴藏于此。

      在中国近代史上,李鸿章是洋务派的代表,康有为是维新派的倡导者,孙中山是辛亥革命的领袖,他们的思想观念和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也各不相同,但是,他们改造中国社会的那分急切却是一样的。从好的方面讲,这是几代政治人物对国家强大的热切期盼。“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他们都希望祖国尽快富强。可从另一个方面看,是不是也可看出他们的“不耐烦”和内心的焦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的重要性谁都否认不了,可是,办教育见效太慢。

      一百多年前,就有人一再建议下大力气办好教育,可是,直到今天,中国的教育还是备受诟病。这怎能不让人欷歔不已?

      (陆臣摘自《新一代》2011年第2期,王 原图)

      读者 2011年9期

      本文标题:等不了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474419.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