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美文
文章内容页

意林

  • 作者: 读者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5684
  •   故 居

      蔡 澜

      游维也纳,免不了到多瑙河、黑森林、歌剧院、博物馆去。司机懂英语,兼做导游。

      “那是贝多芬故居,要不要停下来走走?”他问。

      屋子有个小花园,进入大厅,墙上挂满贝多芬画像和乐谱原稿,却不摆钢琴。

      “这里没有,在另一个他住过的地方才能看到。”司机解释。

      经过郊外时,他指着一栋小房,说:“贝多芬在这里去世,死后用石膏盖了一个模子。”

      走马观花地逛了一圈后,我们又上路了。

      “这里还有一间也是他住过的。”司机说完又指另一处,“那也是贝多芬故居。”

      “到底贝多芬在维也纳有多少间屋子?”我问。

      “二十几间。”他回答。

      “为什么那么多?”

      司机不厌其烦地解释:“因为贝多芬晚年耳朵聋了,钢琴要弹得很大声才能听到,邻居嫌他吵,常把他赶走。”

      (司志政摘自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霜鬓何妨》一书)

      革命的帽子

      宋书林

      张鸣在《辛亥:摇晃的中国》中提到一个概念,叫做“革命的帽子”,任何人戴上这顶帽子,便占据了俯瞰一切的道德高地,便拥有了毋庸置疑的话语权。而作为“反革命”的对手,便立刻居于下风,被打倒并被踏上一万只脚,永世不得翻身。

      法国大革命时期著名的革命家罗兰夫人,作为吉伦特派的领导人之一,她曾经是革命的,但是在更“革命”的雅各宾派执政时,就突然变成了反革命。1793年11月8日,她被雅各宾派请上了断头台。临刑时,她在自由神像前留下了一句为后人所熟知的名言:“自由,自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以行!”声声泪,字字血,这是生命对“自由”的控诉。然而吊诡的是,自由正是当初罗兰夫人等革命者所追求的革命目标之一。因而,罗兰夫人的名言似亦可置换为:“革命,革命,多少罪恶假汝之名以行!”雅各宾派所谓的“革命”行为,事实亦大抵如此。

      (郑多义摘自《杂文月刊·原创版》2013年3月上,〔丹麦〕皮德斯特鲁普图)

      


      读者 2013年11期

      本文标题:意林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475651.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