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美文
文章内容页

文学回忆录(节选)

  • 作者: 读者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6027
  •   木心,陈丹青

      要从中国古典文学汲取营养,借力借光,我认为尚有三个方面:诸子经典的诡辩和雄辩,今天可用;史家叙事的笔力和气量,今天可用;诗经、乐府、陶诗的遣词造句,今天可用!

      《红楼梦》中的诗,如水草。取出水,即不好;放在水中,好看。

      欣赏古典作品,要有两重身份,一是现代人身份,一是古代人身份。如此欣赏,则进进退退,看到后来,一只眼是现代眼,一只眼是古代眼。

      在我看来,古代小说是叙事性的散文,严格说来不能算小说。直到唐代,真正的小说才上场,即所谓“传奇”。唐人传奇精美、奇妙、纯正,技巧一下子就达到极高的程度。契诃夫、莫泊桑、欧·亨利等西方短篇小说家若能读中文,一定吃醋。

      整个明文学,只有金圣叹是大批评家,领异标新,迥出意表,言人所不敢言不能言。我批评他,是因为他将人家原文肢解鳞割,迁就己意,使读者没有余地。拿现代俗话说,还是把读者看得太低。

      有人一看书就卖弄。多看几遍再卖弄吧——多看几遍就不卖弄了。

      文学的最高意义和最低意义,都是人想了解自己。这仅仅是人的癖好,不是什么崇高的事,是人的自觉、自识、自评。

      世界上的书可分两大类,一类宜深读,一类宜浅读。宜浅读的书如果深读,那就已给它陷住了,控制了。尼采的书宜深读,你浅读,骄傲,自大狂;深读,读出一个自己来……《道德经》若浅读,就会讲谋略,老奸巨猾;深读,会练成思想上的内家功夫。《离骚》若深读,就爱国、殉情、殉国;浅读,则唯美,好得很。《韩非子》,也宜浅读。

      (坎坎伐檀摘自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文学回忆录》一书,蔡志忠图)

      读者 2013年11期

      本文标题:文学回忆录(节选)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475652.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