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美文
文章内容页

微笑的彼得

  • 作者: 读者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2761
  •   郝明义

      

      法兰克福书展原来只是德语系出版界的一个活动,二战之后,因缘际会,发展成最具国际性的书展。虽然有些英语系国家也设立了自己的书展企图取而代之,但都没有成功。今天的法兰克福书展,被称为“书展中的书展”,不论哪一国出版人,每年总要朝圣一次,躬逢其盛。

      参加这个书展固然有所收获,但不免也有些挫折感。去过的人都知道:即使日本这样的出版大国,在法兰克福书展中,仍然处于边缘地带,更何况我们。

      我去法兰克福,情绪就经常起起落落,直到有一年,遇见一位彼得先生。

      那年,我在第四馆里被“轰炸”得相当疲惫(这个馆以英美出版公司为主),于是在一个下午,去了地理位置不算很中心的第五馆(全部是德语系),纯粹是毫无目的地闲逛。

      避开庞然巨物般的贝塔斯曼出版集团,钻到三楼——那里都是一个个单一展位的小出版社。

      在拥挤的人群里,我眼睛的余光被一道闪光所吸引。

      那是一面镜子嵌在一本精装书的封面上。书里收集了许多作曲家、画家、建筑师、诗人的肖像,以及他们作品的草稿。

      虽然我不懂德文,但是一下子就被整本书的设计理念、生动的内容、精彩的摄影,以及无懈可击的印制所震撼。当然,画龙点睛的,还是那面镜子。所有阅读这本书的人,也同时在这本书里留下了自己的影像。

      摊位上只有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摊位的上方则挂着一棵白菜。我问他挂棵白菜干吗。他笑笑:“科尔啊!”(德语里,白菜和德国前总理科尔的名字同音)他叫彼得,住在奥地利边境的一个小镇上。整个出版社就他一个人,从编辑到设计再到成书,都是他独自完成的。那么精致的印制,是在当地小镇上一家小工厂里做出来的。主要的发行,都是他自己骑着单车送去书店的。忙的时候他多送两家,不忙的时候,就在店里跟人多聊几句。赚的钱还够,因此他就只挑他最喜欢的书来做,一年出十来本。

      在那个强调跨国出版集团的合纵连横、强调畅销几百万册作家的书展舞台上,看着他,我突然想到一句:“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帝力于我何有哉!”

      我问他,在大型出版集团无孔不入的侵袭下,会不会感到压力很大。

      彼得淡淡地笑笑:“不会,他们做不出我的书。”

      有时候,第一是要站到聚光灯下去抢的。第一的成果,是要公告天下的。但更多时候,第一是不需要比较的,孤独的,不为人知的。往往这个时候,我们更要珍惜,更要相信自己,更要淡淡地微笑。

      后来,每年去法兰克福,我总会设法去见见他,看看他这一年又做了什么,也给他看一两本自己觉得还拿得出手的书。

      (汪 杰摘自海南出版社《工作DNA》一书,宋德禄图)

      读者 2013年24期

      本文标题:微笑的彼得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476384.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