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美文
文章内容页

“特种部队”思维

  • 作者: 读者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1087
  •   冯仑

      我发现一个规律,二战以后,世界上很多大公司的CEO都来自军队,出身军队的CEO比出身哈佛的多。从组织变革的角度来说,企业的很多变革和军队的变革其实是有相似之处的。

      “9·11”事件发生以后,布什政府面临的首要选择就是立即开战。但是,如果按照传统的方式,在阿富汗集结、部署军队需要三个月到半年的时间,等后勤、给养以及所有准备工作都做好,才能开始军事行动。但对于美国这样一个超级大国来说,这是不可容忍的事情。人家打了你一巴掌,你却说半年以后再报仇。除非像中国人说的那样,“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先给自己找个台阶下再说。但是,依美国的性格,是不可能这样做的。你给我一拳,我立即要十倍奉还给你,否则我这个“大哥”就没法儿当。

      但如果真的马上打,除了原子弹,其他的办法都很慢。因此,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提出一个建议,说他们不能用常规战争的方法打,必须用特种部队打,用特种部队立即开战,宣布战争开始。大家无法想象,布什宣布开战后,到阿富汗本土去作战的美军一共只有120多人,结果这场战争不到两个月就结束了,塔利班被赶走了。事后,美国掀起了军事变革和组织变革的热潮。我们来看看他们的特种部队的运作模式是怎样的。

      他们的特种部队的基本组织架构是三个人组成一个战斗小组,这个小组就是前端的执行人员,非常厉害。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信息已经实现了互通互联,一个单兵的能力相当于传统的一个营的能力。这三个人,一个是专门组织打仗的战斗专家,一个是通信专家,负责处理所有的信息,还有一个是武器专家,负责炸药、导弹等。这三个人到了阿富汗以后,所有北方联盟的人都不相信,说美国人说大话办小事,就来三个人,这仗我们怎么打?美国人跟他们讲,你们不用着急,不用你们打仗,你们看着我们打就行。这帮人还是不信,美国人就说他们只需三个小时就可以成军。

      他们大概看了一下这帮人的身体素质、高矮胖瘦等,然后通信专家把每个人的数据收集起来,发了封邮件出去。三个小时后,所有装备就空投过来了,一人一包,衣服、裤子、鞋、帽子……什么都有。可见,这三个人背后有强大的供应链在支持。

      这样,北方联盟的人就全副武装起来了。美国人让他们带路往前走,结果看到了很多塔利班的人,他们很害怕。美国人说你们不用动,在这儿看着就行,然后就拿出红外扫描仪扫描,锁定敌人的位置(其实就是进行卫星定位)。锁定以后,武器专家就开始在电脑上算武器的配比。如果你用威力过大的爆炸武器,把人炸得血肉横飞,卫星照片一拍,联合国一看,全世界都会谴责你。但如果武器的威力不够,没把敌人炸死,你就完成不了任务。所以,他要选择性价比高(太贵了也不行,有预算)而且爆炸以后刚好能把敌人都炸死的武器,这样就可以避免受到国际社会舆论的谴责。算完以后,武器专家发出信息。这时候,在天上等着的美军飞机就根据指令选择弹药,然后在几十公里外发射炸弹,炸弹刚好在塔利班头顶上爆炸。看到这一幕,北方联盟的人都蒙了,说这是天兵天将。

      现代战争基本上都是这种模式,也就是前端非常机动、非常分散,靠互通互联调动中央和后台,而后台的支持系统和指挥系统非常庞大。大到什么规模呢?像这样的三人小组,后台的支持系统大概需要5000万美元,每个人配的装备大概是20万美元,这就是现在特种部队的基本配置成本。

      事实上,企业也是如此,以往是前台特别大,比如销售撒出去一大帮人,天天跟客户吃饭喝酒,但后台的支持、分析系统并不大,老板在后面拍一下脑袋就完了。现在,美国的大公司已经逐步开始“特种部队化”,因为信息技术发达,互通互联,所以前台单个人的决策、指挥、行动能力在增强,更重要的是后台的数据处理,成本大部分都发生在后台。这样可以保证组织的活力,防止组织因规模庞大而变得效率低下。

      (宇 澄摘自湖南人民出版社《行在宽处》一书,黎 青图)

      读者 2015年23期

      本文标题:“特种部队”思维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479160.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