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美文
文章内容页

奉橘与送梨

  • 作者: 读者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1005
  •   王太生

      东晋时,有人在橘子成熟时,选了三百枚,送给远方的朋友,并附了一封简短的信:“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写信人是大名鼎鼎的书法家王羲之。

      世事真是如此巧合,王献之亦有《送梨帖》:“今送梨三百。晚雪,殊不能佳。”

      这两个人说的都是客气话。家乡的橘和梨压弯了树枝,摘一些送给朋友,聊表心意。

      传统农耕时代的丰收季节,不但文人间相互馈赠,普通人之间也很慷慨大方。

      一个住在城里的人,也或多或少会感受到乡村丰收的讯息。

      小时候,水稻收割季,忙过农活,乡下的亲戚上门来了,送来一袋刚刚碾轧的新米。农人不会写“送米帖”,那些心意和诚意都写在脸上。一袋米,沉甸甸的,新米煮粥,吃起来真香。

      话题再回到两位书法大家的《奉橘帖》与《送梨帖》上。

      《奉橘帖》所说“奉橘三百枚”,是送给亲友的。虽然“奉橘”二字已损,但仍可依稀辨识,主人的情意犹存,千年不散。

      梨树南北皆有,主人从树上摘下果实,望着远处的山和天空,与朋友说些送梨之外的家常话。奉橘帖 王羲之 书法

      送梨帖 王献之 书法

      一千五百年前的橘与梨,早被吃掉或烂掉了,果核又回到泥土发芽长成树,花与果,生生轮回。那些宣纸上的字,从此留下。

      秋天是收获与馈赠的季节。普通人给亲友送一件东西,会托人顺路捎去,不会写便条。留帖,是文人之间的雅趣。

      在我的家乡,没有成片的橘林。所能见到的橘树,长在庭院一隅,秋天结果,只作观賞。虽无法奉橘,但可送大米、银杏、红薯、鱼与螃蟹,我如果学古人,可写纯朴厚道的“奉薯帖”、妙趣横生的“送蟹帖”。

      这个世界的人情之美、拳拳心意,应该还有很好的“送鱼帖”“送豆帖”“送瓜帖”……这些纯美的心意书帖,写在过往的时空里,或在路上,即将抵达,将一个季节的耕种与生长,写在纯美的宣纸上。

      《奉橘帖》与《送梨帖》,若干字,轻轻念,三百枚橘子和梨,挥之不去。主人的情意留在帖上,历经千百年,墨迹未干。

      (大浪淘沙摘自团结出版社《人如青苇》一书)

      读者 2020年6期

      本文标题:奉橘与送梨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484753.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