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美文
文章内容页

用曲艺讲述汉口红色故事——评曲艺剧《三教街四十一号》

  • 作者: 长江文艺评论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23885
  • ◆杨 彬

      红色曲艺剧《三教街41号》是湖北省文联、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武汉说唱团有限责任公司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而联合创作演出的红色曲艺剧。这是一部运用曲艺方式讲述汉口红色故事的曲艺剧,该剧以1927年党的“八七会议”为背景,讲述汉口曲艺之家楚十五一家的红色故事。楚十五是人力车夫,但父亲、哥哥、妹妹都是曲艺演员。具有演员天赋,湖北大鼓唱得极好的楚十五的哥哥在“二七大罢工”中被残忍杀害,父亲楚中天和妹妹楚月在汉口三教街一家茶馆卖艺为生,妻子梅梅以卖香烟为生。而梅梅是中共党员,是党的地下工作者,梅梅接受了“八七会议”外围保卫工作的任务,楚十五一家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很好地配合梅梅完成了任务。楚十五受哥哥和妻子梅梅的影响,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为帮助妻子完成上级党组织布置的外围放哨任务,保证“八七会议”的顺利召开,他与梅梅带领父亲和妹妹同巡警队长二麻在茶馆斗智斗勇,运用曲艺和智慧阻止巡警队长二麻在会议期间到三教街巡逻,将二麻拖延在三教街四十一号对面的茶馆。其间妹妹楚月牺牲,父亲在悲愤中唱出湖北大鼓“武松打虎”保证“八七会议”的外围安全,很好地完成了任务。

      “八七会议”是大革命失败以后,在关系党和革命事业前途和命运的严重危机时刻,中共中央于1927年8月7日在湖北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这个会议的会址就在汉口的三教街四十一号,这次会议批判和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撤销了他在党内的职务,选出了新的临时中央政治局,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毛泽东出席了这次会议,并提出了著名的“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论断。“八七会议”后,中共中央决定派毛泽东以中共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前往长沙,领导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告全党党员书》等议案。“八七会议”在中国革命紧急关头及时地向党和全国人民指明了斗争方向,反对政治上的右倾机会主义,使党在革命中前进了一大步。

      《三教街四十一号》的故事就发生在1927年8月7日的三教街四十一号对面的茶馆里。该剧以三教街四十一号命名,但没有正面描写“八七会议”的革命伟人,也没有具体讲述会议内容,而是另辟蹊径,讲述楚十五一家作为汉口的党员之家,在梅梅带领下完成阻止巡警队长到三教街四十一号巡逻,保证“八七会议”外围安全的任务。故事发生的场景不是三教街四十一号,而是三教街四十一号对面的茶馆。其所有故事都发生在茶馆,既可以将故事中主要人物集中在一个限定的场景,便于讲述故事,同时该茶馆位置在三教街四十一号对面,能够很好表现梅梅一家控制和阻止张二麻,从而完成任务,突出主题。

      关于“八七会议”方式的背景,该剧没有正面表现,而是通过茶客张老板讲述的血雨腥风的1927年,汪精卫、蒋介石背叛革命,汉口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从而呈现出“八七会议”召开的背景。而该剧在每幕的间隙,安排一位湖北评书的说书人进行评书表演,介绍“八七会议”背景、意义和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要性。这样的安排一来突出曲艺剧的特点,另一方面将故事讲述和故事表演有机结合起来,同时让人们在看演出的间歇了解革命历史背景,也让剧务换场景的同时观众不寂寞。

      该剧讲述汉口红色故事,人物塑造很有特色,每个人物鲜活生动,个性鲜明。楚十五是一个黄包车夫,也是一个曲艺之家的儿子,因此他机灵,懂得人情世故,了解汉口的地理条件,他拉车糊口,爱家爱妻,同时也是一个在妻子梅梅帮助下积极向党组织靠近的进步的青年,后来成为一个坚定的革命战士,为革命事业献出了生命。梅梅是楚十五的妻子,是共产党员,她接受了党的任务,带领楚家想尽一切办法完成任务,她既是贤惠的妻子,又是坚定的共产党员。楚月是小曲演员,常年在茶馆和父亲一起卖唱,是一个对未来充满向往的女孩子,当二麻要霸占楚月为三姨太时,为了不让家人为难,也为了拖延时间好让嫂子和哥哥完成任务,她假意答应二麻,但却在房间里忠烈地咬舌自尽。楚中天以往为了家人一直忍气吞声,但楚月的牺牲,让楚中天从痛苦中迸发,愤怒地唱出湖北大鼓“武松打虎”,从而恰到好处地完成了给“八七会议”保卫人员报信的任务。其他人物如二麻的跋扈凶残、茶馆老板的八面玲珑、二麻两位太太的凶狠与妖娆、地下党巡警的机警都表现得鲜活生动,令人过目不忘。

      该剧是湖北省文联、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武汉说唱团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创作演出的曲艺剧,其创作主体依旧是武汉说唱团,该剧充分利用武汉说唱团的优势,充分利用曲艺和话剧的各自特点,运用曲艺讲述汉口红色故事。

      武汉说唱团历史悠久,节目创作和表演丰富多彩,曾经获得很多国家级大奖。武汉说唱团主要表演湖北大鼓、湖北小曲、湖北渔鼓、湖北道情、相声、小品、评书、口技、单弦拉戏、民歌、通俗歌曲、幽默演唱、舞蹈等多种曲艺品种。最突出的是,武汉说唱团在进行曲艺剧创作和演出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武汉说唱团在湖北地方曲艺非遗保护传承等方面获得了突出的成就,拥有湖北评书、湖北大鼓、湖北小曲三项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武汉相声、湖北渔鼓、湖北道情三项省级非遗保护项目,以及武汉市级非遗保护项目独角戏。近年来,武汉说唱团在做好本职工作,演好曲艺节目的同时,突破曲艺表演节目短小、只是技艺表演而剧情不足的局限,连续十一年每年打造一部汉方言贺岁喜剧,先后推出了《活着就要活快活》《杠上开花》《信了你的邪》《鬼子进了城》《一枪拍案惊奇》《海底捞月》《财神来敲门》《一碗哈是我的》《杠上开花PLUS》《非诚勿扰》等十一部原创方言喜剧作品,具有浓郁的武汉地方特色,获得武汉观众的极大喜爱。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年之际,武汉说唱团联合湖北省文联和武汉市文旅局联合创作的红色曲艺剧《三教街四十一号》,是在武汉说唱团的武汉方言贺岁喜剧的基础上创作完成的,和以往的方言贺岁喜剧不同的是,第一,突破以往方言剧主要讲述百姓生活的特点,讲述革命的红色故事;第二,突破了曲艺内容短小、只适合技艺表演的特点,将曲艺和话剧巧妙结合,既讲述了一个红色故事,又将武汉说唱团的曲艺形式,将湖北大鼓、相声、湖北小曲、湖北评书等曲艺项目恰到好处地交织在故事讲述中,使得红色故事的讲述既具有湖北特色,又弘扬和传承了湖北的非遗文化。

      该剧构思独特,人物和故事紧密联系。曲艺既是楚家谋生的手段,又是他们完成任务的重要工具。楚十五虽然是一个车夫,但他出生在曲艺之家,如果不是世事艰难,国民党的白色恐怖,楚十五和哥哥都是曲艺之家的台柱子。因此,即使楚十五成为了一个车夫,但他说得一口好相声。因此第一幕,楚十五就能用相声的贯口,一口气报出汉口的街道名,也一口气给观众介绍了三教街的地理位置。如此,既符合剧情要求,又做了精彩的相声表演。梅梅是地下党,也是楚十五心疼的媳妇,她在引导楚十五完成任务的间隙,边唱湖北小曲“小女婿”,边为未出世的孩子绣肚兜,同时为妹妹楚月描绘共产党为人民打天下后幸福的生活远景,表现出共产党员的独特风采。楚中天的湖北大鼓在剧中设置得颇有特色。楚中天是湖北大鼓艺人,因为汪精卫在汉口实行白色恐怖,茶馆生意不好,因此也没人点湖北大鼓,楚中天在三教街生活难以为继,决定要离开汉口,到乡下去讨生活。因为梅梅接受阻止二麻到三教街巡逻的任务,梅梅、楚十五和二麻斗智斗勇拖住二麻,同时希望通过公公楚中天的湖北大鼓作为给三教街四十一号通报的信号,楚中天没有在8月7号离开茶馆。在拖住二麻的过程中,二麻看中唱湖北小曲的楚月,逼迫楚月做他的三姨太,楚月为了不让家人为难,也是为了拖住二麻,让嫂子能完成任务,表面上答应二麻,但回到房间里却咬舌自尽。一直不唱湖北大鼓的楚中天,在二麻刚离开茶馆时,悲愤中石破天惊地唱出湖北大鼓“武松打虎”,给三教街四十一号的保卫人员报了信,让梅梅圆满地完成了任务。湖北大鼓在这里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成为该剧的高潮。另外,该剧每幕间隙,利用湖北评书的说书人表演,将该剧的背景、剧情以及人物的内心独白直接讲述出来,和故事结合得很巧妙,曲艺和剧情非常契合,恰到好处。既讲了故事,又展示了湖北曲艺的特点。开头的湖北小曲,最后楚中天石破天惊的湖北大鼓,都成为了讲述故事的极好的工具。

      《三教街四十一号》具有浓郁的汉口风情和荆楚特色,是将红色故事、汉口风情和荆楚特色相结合的方言曲艺剧。故事带领我们穿越到1927年8月的汉口,当年的武汉码头、汉口茶馆,三教街平民生活历历在目,车夫、茶客、老板、小贩、警察、恶霸、太太姨太太等等说着汉口方言,表演着当时的生活故事。在寻常的生活过程中,凸显独特的红色故事。当时汉口的街道,汉口的下层老百姓谋生的状态,茶馆里出入的各色人等,将1927年汉口的独特风情展现出来。故事发生在汉口茶馆,1927年的汉口茶馆的陈设,茶馆老板的八面玲珑,茶客的形形色色都表现得淋漓尽致。这茶馆是汉口特色的茶馆,不同于老舍的北京茶馆而具有独特的汉口茶馆特色。楚十五一家的生活状态、车夫小贩的工作状况、曲艺艺人谋生手段都展示汉口的独特风情,将汉口的码头文化、市井文化和市民文化演绎得生动自然。

      《三教街四十一号》延续武汉说唱团方言剧的特色并发扬光大。武汉说唱团一直坚持创作演出方言剧,推出都市茶座曲艺剧场,二十年来,该剧场始终坚持“武汉人说武汉话、演武汉事”的宗旨,推出了十一部直面现实、反映民生的方言节目,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喜爱。方言是民族共同语的地域变体,也是地城文化的重要载体,它记录、传播、保存了地城文化。武汉居于九省通衢之地,长江、汉水交汇于此,武汉人以独特的方式不断丰富发展自己的方言。武汉方言积淀了这片土地的历史文化内涵,反映出武汉三镇的自然与人文特色,以及独特的风俗与民情。《三教街四十一号》中主要人物都采用汉口方言,地道的武汉方言让武汉观众感到特别亲切,而且很多方言独特、准确地表达出汉口人和湖北人说话的特点,具有灵动、活泼、生动的特色。尤其是楚中天一家人的汉口方言,和楚中天的湖北大鼓相得益彰。

      该剧不仅仅运用汉口方言,而且加入湖北黄冈方言,在表现二麻的狠毒和狂妄过程中,着力塑造了他的大太太和二太太两位狠毒又妖娆的角色,二麻和大太太说着一口标准的黄冈方言。这样的设置一来可以说明二麻的出身,烘托二麻的狠毒和愚蠢,二来增加了戏剧的荆楚特色,将武汉方言扩展到湖北黄冈方言,从而让该剧呈现出超越汉口风情的荆楚特色。汉口方言和黄冈方言相互映衬,构成方言差异性戏剧效果,增加戏剧的丰富性,让观众在欣赏剧作时能感觉剧作的灵动、丰富和生动,不会因为语言的单一而感到沉滞和晦涩。

      《三教街四十一号》还有一个突出特色是悲喜结合,笑中有泪。整个故事是正剧,是发生在1927年8月7日,为保卫“八七会议”召开,汉口人民的红色故事,但整个演出效果具有喜剧效果。楚月的牺牲,令人悲痛,楚中天的大鼓激越,展示悲壮风格。但楚十五的吃醋的小心眼,采取的一个车夫的方式阻止二麻离开茶馆的表现却具有温馨、幽默、讽刺的特色。而二麻以及两个太太的丑态则在讽刺中令人忍俊不禁,迸发极大的喜剧效果,有老舍的《茶馆》风味,语言幽默,巧妙地吸收曲艺相声的语言技巧,不时地“甩包袱”把一些合乎情理但出人意外的“笑料”展示出来,人物语言个性化,浓郁的汉口风情、荆楚特色,形成笑中有泪、悲喜结合的独特风格。

      另外,该剧的演员都是武汉说唱团的演员,比如扮演楚十五的李晶伦是武汉说唱团的优秀相声演员;扮演梅梅的是湖北省非遗物质文化遗产湖北小曲的代表性传人姚俐伶;扮演楚中天的是武汉说唱团说唱兼备的国家一级演员胡途;扮演楚月的是武汉说唱团的二级演员朱桦蓉;扮演二麻的是武汉说唱团的优秀青年相声演员蔡邸昕;扮演茶馆老板的是武汉说唱团的优秀相声演员邵汉清;扮演说书人的是著名的湖北评书演员、湖北评书的市级传承人郭春玲,等等。他们原本的职业是曲艺演员,在各自的曲艺领域都具有突出的成就。同时他们又是优秀的话剧演员,对于曲艺剧中的话剧表演方式,表演到位、声情并茂、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在声音、动作、交流、肢体语言等方面都有优秀的表现。同时,因为是曲艺剧,他们在话剧表演的过程中需要表现他们的曲艺技艺,比如相声的贯口、比如湖北评书、比如湖北小曲,这些技艺他们驾轻就熟、技艺高超,二者结合,使得这部曲艺剧的表演达到出神入化、雅俗共赏、引人入胜的效果。

      《三教街四十一号》是一部运用曲艺方式讲述红色故事的的曲艺剧,该剧充分利用武汉说唱团表演曲艺的长处讲述汉口红色故事,将曲艺和话剧结合,曲艺和剧情相得益彰。运用湖北方言打造湖北方言曲艺剧,内容生动,正剧喜剧化,悲喜结合,笑中有泪,加上武汉说唱团的演员们具有曲艺表演和话剧表演的双重高超表演能力,观众在观看演出时常常发出会心的笑声。当然金无足赤,该剧也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曲艺剧需要将曲艺和话剧的融合度进一步提高,在曲艺剧中停下来专门说上一段相声贯口时要和剧情更加贴切,而不是让观众觉得是为了表演相声而做的专门设置;比如运用湖北方言表演时应该打出普通话字幕,让湖北以外的观众也能听得清楚,看得明白。但瑕不掩瑜,《三教街四十一号》可以称得上是庆祝建党100周年湖北省优秀剧目展演中特色鲜明的优秀剧目。

      本文标题:用曲艺讲述汉口红色故事——评曲艺剧《三教街四十一号》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510144.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