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美文
文章内容页

书里书外

  • 作者: 金山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3024
  • 刘舒鹤

      暖阳透过窗纱轻盈地落在我眼前的书上,那是法国作家阿尔贝·加缪的杰作《鼠疫》。封面上是一幅看似加缪的黑白抽象画。画上,他正用冷峻的眼直视着我。

      书里,里厄医生正带着对死在街道上的老鼠突然增多的疑惑和职业的敏感,向患哮喘的西班牙病人家中走去。发生在奥兰——这座小说里几十万居民的城市里的抗疫故事,即将展开。

      而书外,小区的那位工作人员正全副武装,戴着帽子、口罩和蓝色医用手套,隔着院子的门远远地和爷爷在喊着什么。就听见爷爷大声回答:“我们不出去,不出去,出去会戴口罩的。”

      书里书外的一切,仿佛有条时空隧道,连接了起来。它们有些地方,是如此的相似;有的地方,却又迥然有别。

      事情的发生如此相似。一开始总是隐隐约约,总是难以置信,总是惊慌失措。等到封城,奥兰城的封城和武汉的封城如此相似,有人坚守,有人出逃。

      人物的言行如此相似。里厄医生、卡斯泰尔大夫和钟南山、张定宇等医生的影像在我的眼前重叠;坚持每天记录疫情深重的塔鲁,也让人联想起写封城日记的作家。至于朗贝尔这位年轻记者,因出差而滞留,最初千方百计想要摆脱疫区,最后却受到里厄医生的精神感召,留下来参加了志愿队。他和那位出差武汉后留下做志愿者的自称“大连”的大连青年又何其相似啊。

      复杂的情感和微妙的心理也是如此的相似。加缪就像一位天才的预言家,把瘟疫到来时的一切都说得那么清楚。人们起初总是不愿相信,先关注者被认为造谣;等到疫情蔓延,人心恐慌,心态各异,人性和人心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检验。

      加缪通过这本书传递的信条至今未变。书里他说,灾难面前没有人是旁观者。书外,我想起最近流行的一句话: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书里,他写道:“鼠疫”是什么呢?鼠疫就是生活,不过如此。人们面对疫情,仿佛从未被鼠疫打搅自己的生活,完全不提防下一次瘟疫。仔细想想,这不正是现在的我们吗?大众认为已经征服了新冠病毒,测温不再是必须流程,口罩亦不再是必备品。无论书里书外,我们都一样擅长遗忘。

      书里书外,如此奇妙。书是现实的反映,现实是书的镜像。然而又不完全是。

      阅读《鼠疫》这本书,感受足不出户的疫情生活,也感知着书里书外最大的不同。在书里,我们都是旁观者,我们像上帝一样俯瞰芸芸众生,张望他人的生活,谈笑自若。然而在书外,我们都是生活的主角。对书里的人物,我们或同情或愤慨,但其实这都改变不了什么,但在书外,我们每一个人都在选擇自己面对这场疫情的态度。当生活和小说一样精彩,当疫情不再是发生在影视作品和小说里的遥远的故事,我们唯有选择全民抗疫,共克时艰。

      《鼠疫》的结尾,里厄医生倾听着城中震天的欢呼声,心中却沉思着:“威胁着欢乐的东西始终存在。”而在我们生活中,疫情还没有结尾。虽然钟南山、张定宇等医生登上了国家荣誉勋章的领奖台,受到了英雄般的尊敬,然而像他们这样无私奉献的医护人员,还守候在每一个病区,还在筑牢疫情反扑的坚固防线。

      书里,是一个人或者几个人的孤军奋战;书外,是一个民族空前团结、义无反顾的合力战“疫”!

      点评:

      《书里书外》是一个意蕴丰富的作文命题,本文将加缪的《鼠疫》和当下的现实进行对比,在把握作品内涵的基础上,对现实发出冷静的关照,使读者生发对当下的思索,产生反躬自省的力量。文章特写镜头展示传神有特色,开篇书壳封面的特写生动细腻,书里情节和书外场景的镜头不断切换,蒙太奇的呈现方式,新颖有匠心。

      [作者系江苏省镇江第一中学高一(8)班学生? 指导老师:杨海丽]

      本文标题:书里书外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514384.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