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美文
文章内容页

宝贝

  • 作者: 金山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3227
  • 卢群

      过完九十岁生日,文老爹将儿子叫到跟前,颤巍巍地捧出一个小小的布包,抖动着嘴唇再三叮嘱:“无论什么时候,这些宝贝都不能丢。”

      “嗯,记着呢。”七十五岁的儿子,鸡啄米般频频点头。

      打开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布包,几枚光灿灿的奖章、一张褪了色的纸条,跳进儿子的眼帘。这些宝贝,每年的建軍节、国庆节和党的生日,文老爹都会展示一番,还要讲一讲它们的来历。

      父亲的故事,儿子听了两百多次,孙子、曾孙子也早已耳熟能详。然孩子们仍恭恭敬敬地围坐在老人身边,听他回忆激情燃烧的岁月。

      那是八路军、新四军胜利会师的当天,军民自发举行了一场盛大的联欢会。乡亲们扭着秧歌,踩着高跷,兴高采烈地迎接自己的队伍。会师的战友更是激动,大家热烈地拥抱着、欢呼着,八路军军歌和新四军军歌此起彼伏、响彻云霄。看着这激动人心的场景,陈毅军长当即吟诗一首:十年征战几人回,又见同侪并马归。江淮河汉今谁属?红旗十月满天飞。

      “哈,有办法了!”文老爹的父亲文大德,从村干部嘴里听到了陈军长的诗,脑袋瓜一拍,拿出纸条就往外跑。跑到半路,冷静下来。

      “爹,没找到陈军长?”见父亲回来得这么快,儿子疑惑地问。

      “不是。”

      “那为啥?”

      “人家那么忙,哪有工夫管这事儿。”

      “可是……”

      “别着急,让我再想想。”

      言罢,两人陷入沉思。

      回家探亲的大女,见家里死气沉沉的,忙问为什么?文大德长叹一声:“还不是庚帖给整的!”

      原来,当地旧俗,婚事都要写庚帖,上面除了注明男女双方的出生年月日,男方还要在庚帖上写一上联,女方在庚帖上对出下联。联语不外乎福禄寿喜等吉言,此为配庚帖。说白了,就是出对应对,对上了,图个吉利。

      前天,文大德托人给亲家送庚帖,因为不识字,就把“出对应对”给省了。谁知,读过几天私塾的亲家,觉得没有对联不吉利,就在庚帖上补出上联,并要求文家对出下联。这不是赶鸭子上架吗?文家父子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哪里懂这高雅的玩意?听说陈军长才高八斗文武双全,文大德想,如果请陈军长来配下联,不仅解决了难题,还特有面子,多好啊!可是再一想,陈军长跟自己非亲非故的,请得动吗?大女也说:“人家那么大官,咱小百姓一个,距离远着呢。”

      “文大伯在家吗?”

      这天,文大德还在想心事,耳边传来亲切的问候,抬头望去,一位英姿飒爽的军人,微笑着跨进门来。

      “您……您是?”

      “我叫陈毅,听说你想请我对个下联,是吗?”

      “是啊,可是……”

      “新四军是人民的队伍,为人民排忧解难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那……那太好啦!”喜出望外的文大德,立刻掏出红纸条,毕恭毕敬地递到陈军长手里。

      陈毅接过一看,“大团小团一团和气”几个字飘逸潇洒。

      “陈军长,女方是龙堤大团人。”

      “女方姓什么?”

      “姓武。”

      “有了!”陈军长大笔一挥:文姓武姓两姓之好!

      “谢谢,谢谢!”激动无比的文大德,连“请茶让座”都不知道说了。

      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陈军长巧配楹联的事,春风般吹遍四乡八村,军爱民、民拥军的热潮,在根据地蓬勃兴起。

      办完儿子的婚事,文大德就和亲家一起,将儿子送到陈毅军长面前。南征北战中,儿子参加了数十次战斗,并在渡江战役和抗美援朝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儿子参军后,文大德就将陈军长亲自配对的庚帖,宝贝一般收藏着。无论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从没离开过身边。直到儿子复原回来,才交到儿子手上。

      后来,儿子变成了文大伯、文老爹。容貌在变,文家的传统一直没变。如今,文家的宝贝又增添了新的成员:一块是儿子的劳模奖章,一块是孙子的科技创新奖章,两块是曾孙子参加奥林匹克竞赛赢得的奖章。

      移交完宝贝,文老爹微笑着对儿孙们说:“我该走了,到了那边,我还当陈军长的兵!”

      本文标题:宝贝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514406.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