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美文
文章内容页

井上一块石

  • 作者: 金山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7142
  • 江苏/沈惠勤

      钱坤站在一堆杂物中,眼梢忽然瞄见门口一个人影闪进小院,那人自来熟,热情招呼道:“你忙活着呐,什么时候搬?”

      “就在这两天。”拆迁期间,来的陌生人还真多,钱坤道,“你是干什么的?”

      “收古董的。”陌生人环顾着周遭那些东西。

      “嗨,咱这农民的家,哪里会有什么古董。”

      “你呀,别藏藏掖掖的。我刚才听你邻居说,你老祖宗有钱有势,你家有块石碑,起先做过洗衣板的,还在吗?”

      “倒真是有。不过,那是祖传的东西,怎么好随便估价卖人。”

      “先别把话说死了,拿出来看看。”

      钱坤嘀咕:“一块石头有什么好看的。”

      钱坤很是疑惑,不过看古董商一副留恋的样子,钱坤倒也起了心思,会不会真的有什么特别之处?在古董商的再三请求下,钱坤答应第二天等他整理好东西后掘地挖碑。

      第二天一早,钱坤拉着老婆来到客厅,指指砖地,说:“金梅,这里有宝。”

      “什么?”金梅惊得下巴都要掉了。

      “你还记得吗,我们原先平房的老宅基,这里是一个院子,中间有口井,后来平房上起了楼房,井没有填,直接盖了一块石板?”

      “是啊,难道井里藏了老祖宗的金银财宝?”

      “我们家传到我手里一穷二白,你又不是不知道。我是说,这里说不定有我们家唯一的祖传宝贝。”

      “什么东西?”

      “还记得那块石碑吗?”

      “你是说,那块被我放在天井洗了几年衣服的碑?我们造房子时突然不见了,你不是说被人偷了吗?”

      “当时我是想把老祖宗唯一留存的东西藏好,就把它垫在客厅,又怕你心惊胆战的,就没告诉你。今天有个收古董的要来看碑,他问我碑上有没有什么字样。你回想一下,以前洗衣服的时候,看到过什么字?”

      “有倒是有,两排小字,我记不得了,只认得一个‘桥’字,还有模模糊糊的一丛竹子。”

      “我也不记得有什么特别,但那收古董的说,他今天要来看,说不定是有些来头的。”

      “那还不快点撬起来看看。”

      钱坤赶忙掘地挖宝。搞了半天,铁铲触到了一只塑料袋,盛着一兜黑乎乎的东西,金梅警觉起来:“袋里藏的什么宝?”

      “一抔泥土,做个记号,下面就是碑了。”钱坤拎出袋子,用那双干了大半辈子农活的布满老茧的手,小心翼翼地抹开上面散落的泥土。

      钱坤顺着那人的目光,看到“板桥”的字样,他实在不懂这又是“板”又是“桥”的字有什么特别的。钱坤抽空打电话让儿子查一查,不一会,儿子发来信息:“板桥,是古代一个大画家郑板桥的号,大有来头,我们家祖上会不会和他有什么关系?这可能是那个大画家的真迹。”

      钱坤脑子飞转,他依稀记得爷爷说过,祖上有人当过举人,与一个大画家有过交往。看来,这有可能是郑板桥的真迹。

      一场议价拉锯战开始了。

      古董商愿给5万。

      钱坤说这是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不卖了。

      古董商加价至10万。

      钱坤滋滋地抽着烟,不吭声。

      古董商又加价至30万。

      钱坤仍然滋滋地抽着烟,默不作声。

      古董商再次加价。

      钱坤咬紧牙关说:“不卖。”

      

      古董商果然再次闯到了钱坤家门口,可却吃了个闭门羹,见他家大门紧锁,便向邻人打听。邻人说碑已经失踪,钱坤去报案了。古董商后悔不已,为什么那天不直接拿下呢。他悻悻地走了。

      古董商有所不知的是,钱坤去的是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一块古碑,照出了两种不同人的品格。商人的唯利是图,与农民的毫不利己。“以小见大”是小说突出的特色,从一个“买碑”的个案,让人联想起当前社会上的种种事态,从而给人以教益。

      本文标题:井上一块石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515904.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