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美文
文章内容页

心中的明秀园

  • 作者: 广西文学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22401
  • 潘 茜/著

      曾多次想要去武鸣,看看广西四大名园之一的明秀园,可总是一拖再拖。

      这阵子,南宁入了秋,天就有了阵阵的凉意,但却还是炎热酷暑。好不容易在繁忙的工作中寻得一个周末往武鸣去,游赏了一番明秀园,了了心中的牵念。

      武鸣虽是座小城,离首府南宁不远,却有它特有的韵味,身入其中便感受到一种浓浓的乡土气息。小城的人是安适的,充实且不忙碌,大多数市民全都用优哉游哉的态度过着每一天,不紧不慢。

      时间仿佛在武鸣慢了下来,人唯有徐徐散步其中才算是融入了小城的氛围。

      武鸣的老街还保留着旧时的建筑,斑驳的墙面,被风雨腐蚀出灰黑的色调,裸露的青砖时隐时现,似乎把时间包裹在了老街的墙隙之间。老街两边的铺面卖的全都是生活必需品,街上出入的人不少,来来往往中并不繁忙,琳琅满目的货品满满当当地堆放着,花花绿绿地喧嚣着自身的热闹,“叮叮当当”的声响交杂着人们的说话声,四处充满着人情味,很是亲切。

      过了老街便感觉阵阵阴凉,一条碧绿的河湾就在路旁,透过身边的密树,间或可以看到一些河段,河岸是大块的岩石,河水清清幽幽,绿树环绕着,时而浸出山野之味来。

      明秀园就在老街的另一边,通往明秀园的小路安静得出奇,完全和刚才老街的热闹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明秀园就此变得神秘莫测,莫名让人心生敬意,谨言慎行。

      

      明秀园边有一处的河上还修有条长长的吊桥,一直跨河过到对岸

      广西四大名园有桂林雁山公园、武鸣明秀园、南宁西园、陆川谢鲁山庄。其他的三个园子全都去过,各有风格,唯独明秀园迟迟未游,留在最后,自然会有更多的期盼,然而真正面对时便是另样心情了。

      就在路的尽头,看到了明秀园的大门,这个园子和赫赫有名的陆荣廷有关。每个时代总会造就一些人物,而这些人物曾经驻足的地方,大多会蒙上一些传奇的色彩,先且不论陆荣廷的功过,总之明秀园因他这个人有了名气,而也因为这个人明秀园成了这里的后人时时铭记的理由。

      清道光初年,县城西郊的乡宦屯举人梁生杞,出资让其子梁源洛、梁源纳负责在此处开辟营建一私人果园,名叫“富春园”。梁氏兄弟在园内种果,并分别建一座蠖楼和一座桐花馆。民国八年(1919年),两广巡阅使、耀武上将军陆荣廷以三千元大洋买下梁氏的富春园。因当时陆荣廷是以其叔陆明秀的名义买下来的,因此将该园改为“明秀园”。现存的入园大门及园内的荷风簃亭及荷花池和部分石凳均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所建。1988年,明秀园被列为南宁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民国初期,胡汉民、章太炎等国民党要员和梁启超等人曾到园中与陆荣延商议讨袁大事。1938年,昆仑关战役期间明秀园成为国民政府十八集团军抗日指挥部。抗日战争期间,白崇禧在园中设立国民政府第十六集团军总司令部,新中国成立初期,以北京大学袁家华教授为主的专家组在园中创制拼音壮文,成为创制壮文的办公室驻地,壮族的文字就在明秀园中诞生。朱德、郭沫若视察武鸣时曾入园观赏。

      一个园子,成就了许多往事,而这些往事与人有关,与记忆相连,与园子所在的武鸣县城息息相关。老早就了解过明秀园的历史,在风起云涌的历史前早就对这个园子心生敬意,来到明秀园的大门前时,我不由得长舒一口气,停在那里心潮澎湃,迟迟不舍得入园。

      到明秀园那天的天气极好,蓝蓝的天空上飘浮着大朵大朵的白云,映照着明秀园的大门,黑白分明。白墙正中有道拱形的门,门上端端正正地写着“明秀园”几个字,清丽而宁静。门牌上有几幅浮雕,被门檐的阴影覆盖着,图案依稀。门檐是黑灰色的,抬头看两处翘起的建筑装饰,于阳光的照射下特别威严。明秀园大门的气势全都集中在了门顶之上,两边的青瓦整整齐齐,墙头层层叠叠地搭起镂空花饰,低调之中透露出内敛的高贵来。墙边上的木制小窗,暗红的漆色,把玻璃各分成了八块,民国风味十足,那个年代的记忆犹存。墙角由地底生出的潮气,日复一日地往上渗透出黑黄的颜色,把明秀园的古韵在不经意间勾勒了出来。

      

      明秀园里到处都环绕着幽静的小径

      迈进明秀园的那一刻,酷暑便好像被挡在门外了一般,凉意袭来,身体感觉清凉许多,树木的气味扑面而来,人仿若进入了无人之境,心境也随安宁。园子里静得出奇,我的脚步不由得轻了下来,生怕扰了这一园的清静,举目看去,发现明秀园里有太多令人感叹的景致,值得一游。

      到明秀园固然是要了解陆荣廷这个地方名人的,虽然他是个极富争议的历史人物,但却与这个园子有着很深的关联。园中设有历史资料馆,资料全都放置于白色墙面暗红的漆窗的长廊房子里,第一道门前就可以看到陆荣廷的巨大雕像。陆荣廷静坐在那里,身着笔挺军装,一手放在膝盖上,一手握着佩剑,眼睛看着前方,脸上几乎没有表情,那张脸雕塑得极其刚毅,头上的军帽高高竖起,那圆形的徽章早已模糊。

      我是第一次近距离面对这尊雕像,对他的模样有了清晰的认识,对他的生平只能是从资料里认知了。

      陆荣廷 (1859—1928),壮族。原名陆亚宋,又名陆阿宋,字干卿, 广西武鸣人。自幼孤寒,五岁丧母,由其外祖父外祖母收养。不喜读书,生性胆大妄为,少年即铤而走险,曾遭官府悬赏缉拿。他在肇庆安身不住,便纠合一些无赖少年,潜入广西武鸣山一带落草为生,打家劫舍,以“杀富济贫”相标榜,一举成为武鸣山寨里聚义厅上坐北朝南、发号施令的一名山大王。

      看到陆荣廷的雕像,不由得想起在两广流传的那句与他有关的歇后语——“陆荣廷睇相”。关于这歇后语倒是有段趣事的。很久以前,广州惠爱路正对着的文德路口有一间城隍庙,日日香火鼎盛。庙前的广场有不少看相、算命、卜卦的摊档。这些江湖术士,很懂得人们的心理,知道凡是前来看相、算命之人,大都是倒运失意的,或处于逆境有危难的人。所以,无论何时,只要有人来摊前坐下,术士就会故意把他奚落一番,比如说“你满面晦气,正走着衰运”等,放置在哪个人身上皆准的开场白。说得差不多了就话锋一转:“幸好你找到我,我可以指点迷津。”紧跟着便会说一番骗人的鬼话,引你入豰。听说,其中有一个诨名“大沙煲”的相士(桌上放有大沙煲为标志,故称),逢人就破口大骂,先声夺人,倒因此生意滔滔,颇有名气。

      

      那些在怪样岩石上修建的亭子,各有各的意境

      1916年8月间,广西军阀陆荣廷任粤省督军,并曾兼任两广巡阅使,权倾一时。陆荣廷早就听说过城隍庙前有许多看相算命的术士,便想,自己是一个大贵人,不知这些术士是否可以看出自己的“贵相”?他要去试一下。于是陆荣廷便扮成一个商人,令随从马弁也扮作仆人,一摇三摆到城隍庙去。陆荣廷随便走到一个相士的摊前坐下,说要看相。那个相士自然不知道面前的人是个督军大人,就如常施展伎俩,先把他奚落一顿:“睇(看)你个衰样,死到临头还到处走!不出三日……”一心想来证实相士真伪的陆荣廷还没开口就被莫名其妙地嘲弄一番,怒火中烧,正要发作,他的马弁连忙示意,请他不要暴露身份。那个相士跟着就“指点迷津”,胡诌一通。

      那一天,城隍庙前不便暴露身份的陆荣廷只好忍气吞声,一言不发,悻悻而去。

      回到督署,陆荣廷把他的遭遇跟幕僚们说了,气愤地说要跟那个相士算账。不料这些幕僚却暗中使人通知那个相士,让他连夜离开广州。谁知这件事一传十十传百,竟成坊间趣事一桩。

      打那以后,广州人就有这么一句俗谚:“陆荣廷睇(看)相——唔(没有)衰摞(找)来衰!”即自找麻烦、自讨苦吃之意。自此,“陆荣廷睇相”,便成为民间常用的一句歇后语。

      这个故事无论何时,只要有人提起,听到的人都会哈哈大笑,记住了故事便顺带记住了陆荣廷这个人。过后细想,陆荣廷也算是当地的一个人物,他代表着武鸣人独有的个性,然而这一方水土孕育出的人物性格竟如此鲜明,倒是有几分可爱的。

      

      一条碧绿的河湾就在路旁,透过身边的密树,间或可以看到一些河段

      明秀园里到处都环绕着幽静的小径,随便顺着一条小径都可以往园子里去。园中的游人很少,空气里全都带着草木的潮润气息,小径上布满了青苔,一块块的铺在砖面上,像天然的绿毯,走在上面像是可以踩出一块水渍来,每走一步都要小心,许多路面都很滑润,随时都有跌倒的可能,只是每迈出一步便会被两边参天的古树吸引住,心情由此无比愉悦。硕大的树身支撑着无数的枝干,每个枝干上都密密麻麻生长出绿色的树叶,树与树相连,把园子遮盖成荫,阳光从枝叶间直射而下,白亮亮的把树影照到了地面上,风吹过时,斑驳陆离的树影时隐时现,或明或亮。明秀园中的草地上因为阳光和大树生动描绘出各种各样的自然画面,时动时静,很是迷人,这样的情景倒更显现出园里的宁静来。

      明秀园里人在林间行走,也成了自然图画中的一景,入园的每一步都将与园子相融得更深,与树木亲近了,人就变得超然起来,心头的一些琐碎之事顷刻间消融得无影无踪,坦然许多。

      明秀园里种有许多不同种类的树种,这些珍贵的树木经过岁月的流逝早已成古,就算在南方也是非常罕见的景致。海南蒲桃树在明秀园里生长成群,这种桃金娘科的海南蒲桃是优质木材,树皮可制栲胶。明秀园里拥有两百年树龄的树全园共十二株,最大的一株树高二十三米,干周八十二厘米,最小的一株也高达十九米,干周七十二厘米。高大而粗壮的海南蒲桃树直立生长在园子里,任由各种阴生蕨类攀缘附生在树干上,散发出勃勃生机。藤蔓与大树交缠着已经度过了百年,早已分不出你我来。

      明秀园里见得最多的是古荔枝树,据说全园的古荔枝共有二十三株,已有一百九十年的历史,这些荔枝树向天高耸着生长,枝繁叶茂,青绿色的树叶张张鲜亮,郁郁苍苍,古老的荔枝树见证着每一个昼夜的交替。

      在明秀园里游走,时不时可以闻到樟木的气味,懂得辨别树木的人,会一眼认出园中古樟并不时发出惊叹来。园里有六株古樟,树龄全都有二百多年。樟树可是一类商品材,可提取樟油。这六株樟树长得挺拔,在树下抬头往天上看,用尽气力,也不一定能看得到天,树长得很大,最高的一株有三十二米,干周二百四十二厘米,最矮的也有二十四米,干周八十四厘米,有的枯枝已长有半球型的木菌。

      最有趣的是在园里寻找号称扁桃王的古树,因为这是园里仅有的一株树龄两百年的大扁桃古树。扁桃树下大大的一块树荫把阳光遮挡,浓密的茎枝横空而生,十分壮观,这棵扁桃古树树高二十六米,干周一百二十厘米,冠幅南北长十八米,东西宽二十米,覆盖面积达六十平方米。扁桃树是漆树科植物,扁桃古树把独特的亚热带风光渲染得淋漓尽致。

      榕树是南方常见的树种,在明秀园里处处可见树根纵横交错的古榕树,树根伸入园中的怪石,气根的裸露,有力地环绕着山石和树木,呈现出树木中难得一见的刚毅来。在明秀园观古榕树,可以幸运地看到一幕奇观,有一株古榕和古龙眼互生在一起,而古龙眼已经枯死,剩下的树桩,仍立在古榕环抱中,那形状如蛇吞象,令人叹为观止。

      古树不知何时早已成为明秀园的主人,它们伫立在那里向天而生,根脉向土里深深地延伸着,百年不倒,守护着园中的一虫一草,使得许多弱小的生物在它们的庇护下得以自由生长,多少个日日夜夜,无论风雨大作它们依然耸立,在明秀园里撑起一片它们自己的家园。

      明秀园到处透显出古香古色的韵味,万物相息相存,因为共同经历过的风雨,物与物便交融在了一起。明秀园中土里生长出的植物,四处散落的山石,依地而建的房子和亭阁,全都没有了彼此,园中的景致因时间的一点点推移变成了自然天成的模样。

      游走于明秀园之中,在如盖的绿荫下,感受自然的气息,总是怡然,看路边那些树根于怪石上盘穿而生,有的镶在岩隙之内,两者依附,颇有趣味。人与人之间难谈永远,而这榕树与山石却可以直到永远,实在令人感动。

      而在明秀园树林之中的房子更是让人感慨,那青瓦白墙和暗红漆窗永远是明秀园建筑的主题,白墙大多已经泛黄,绿树紧依着房,地面上的青苔早已布满了墙根,一些藤蔓串上了墙,房子竟像从地底长出一般和古树老藤一样,有了灵气。

      那些在怪样岩石上修建的亭子,各有各的意境,远远看去,每一面都可成画,色调风格配合都如此协调,完全再没有半点人工制造的痕迹了。

      明秀园里一株硕大的古树下,一个石桌、几张石凳静默地安放在树荫之下,经过自然的洗涤已经变得光滑,凹凸的石面上暗暗地泛着青光,石块不会言语,但那沉默的模样足以诉说许多的过往。清风依稀,石桌凳干净清爽,只需在那里坐上一会,便可享受到十分清静。

      围绕着明秀园的那条碧绿之河一直是安静的,水面映着绿树的影子,水影相照。明秀园边有一处的河上还修有一条长长的吊桥,一直跨河过到对岸,走上桥后站在桥的中央便可看到两面宁静的河景,清清幽幽的,手中相机的镜头只要定格下来,无论怎么取景都是难得的美色。

      在明秀园中,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弥漫于四周的自然之气,在停滞中品味时间分分秒秒的流逝,古树带着陈年的韵味包裹着入园的我,因为体味过明秀园的一切,便可以相信永恒的存在。一个人或是一件事的历史终究都会成为过去,然而一棵树、一块石、一湾河及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造就的历史却能于一方水土之中源远流长,生生不息。明秀园的活力就这样于天地之间蔓延,仿佛在告诉人们,世间生活总是长存记忆,而每一段过往在尘世间都弥足珍贵。

      

      园子里静得出奇,我的脚步不由得轻了下来,生怕扰了这一园的清静

      准备离开明秀园的那一刻,我抬头往天上看,蓝蓝的天空,朵朵白云,那样清晰而明朗,此刻世间万物和心离得这般近。透过古树,我只见轻轻舞动的树影,它们密密匝匝交叠着,阳光金光闪亮,晃入眼帘,耳边窸窸窣窣伴着树叶与树叶间摩擦出的声响,令我止步不前。

      就那样,我良久地看着天,心与自然便更亲密起来,放慢脚步,内心感受到一股自然的力量。整个人沉浸于明秀园的韵味之中,于寂静中达到了极致,欢喜便油然而生,那份欢愉直抵心头,此时,此景,成了专属于我的记忆,深入心间。

      本文标题:心中的明秀园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518537.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