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美文
文章内容页

论国画的表现形式与审美特点

  • 作者: 参花(下)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22408
  • ◎毕鸽

      论国画的表现形式与审美特点

      ◎毕鸽

      国画是我国特有的传统艺术的代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画重新走进人们的视野,被人们所重视。人们开始学着欣赏国画,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精神追求。本文将通过中西方绘画的对比以及国画的内在蕴涵,阐述国画的表现形式和审美特点,以期对提高人们国画欣赏水平有所帮助,让国画这个传统艺术文化得以发扬光大,延绵流长。

      国画 中西方绘画 表现形式 审美特点对比 内涵

      国画即中国画,是东方传统文化艺术的典型代表,而油画则是西方绘画的代表。相对于中国画细腻的手法、丰富的内涵,西方的油画更直白、更普遍。以此作对比,国画的表现形式和审美特点更鲜明,让人一目了然,易于理解和接受。

    一、表现形式

    国画的表现形式,可以从绘画工具和绘画技法这两个方面体现出来。

      (一)绘画工具

      油画一般用铅笔、扁平笔刷,还有用来刮颜料的刀具,在帆布、亚麻布上作画,颜料是用油性的矿物质、用蓖麻油调颜料。国画一般是用笔头为一个锥形,毛发制作而成的软笔蘸水、墨、彩,作画于宣纸或帛绢上,颜料多为矿物质颜料或植物颜料。卷轴是中国画的特色,将画装裱成条幅,下加圆木作轴,把字画卷在轴外,以便收藏。

      (二)绘画技法

      油画是从古老的壁画技法中发展出来的,强调体感、量感、光影、解剖、透视等。以远、中、近、形、光、色为绘画要素,运用力求真实地再现外部世界的写实手法,多以绘画人体为主。

      国画盛用线条,运用散点画法,以黑白为主体色调,是平面的艺术。点、线、面,黑、白、灰,是一幅画的主要构成。国画重在写意,以形传神,以力求表现外部世界,多以山水画为主。

      国画从技艺手法上,还可分为工笔、写意和兼工带写三种形式。所谓工笔,就是工整细致一类密体的画法。用细致的笔法制作,运用工整、细致、缜密的技法描绘对象,敷色层层渲染,细节明彻入微。而写意即用简练的笔法描绘景物,俗称“粗笔”。相对“工笔”而言,其要求通过简练概括的笔墨,着重描绘物象的意态神韵、精神内涵,而忽略所描写对象的外貌形态。它要有高度的概括能力,要有以少胜多的含蓄意境,落笔要准确,运笔要熟练,要能得心应手,意到笔到。兼工带写的形式则是把工笔和写意这两种方法进行综合地运用。

      在许多国画中,我们都会在画角空白处看到画家本人或其他人的题诗或款书,将画意、诗情、书法融为一体,形成了传统绘画的民族特色。

    二、审美要求

    因为西方绘画重在写实的特点,我们在西方的许多作品中,都可以看到画家运用极为简洁的线条、色块,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组合排列,使画面具有简洁的形式美感。在西方的绘画中,可以感受到作者是理性的,他通过理性地分析对象,以不依赖客观物象也不抒发自己的感情为目的,而是注重表现事物的结构本质,去表达作者的审美精神。中国长期以来奉行中庸之道,讲究含蓄,绘画者将自己的真实情感通过画面中的物象表现出来,强调的是意境。虽只描绘了某个片断或局部,但让欣赏者浮想联翩,思之无尽。国画中以线传情的诗意、含蓄空灵的境界美、“形态混茫,神象恍惚”的朦胧摇曳之美,以及无处不在的韵律美……这都构成了国画审美独有的特色,需要我们静心、用心、细心去体会。

    三、国画审美独有的内涵

    对国画进行审美,前提是要对国画的形成历史、演变特点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中国自古深受儒家思想及老庄哲学的影响,崇尚“恶以诫也,善以示后”。在国画的审美中,往往透过画面可以看到其所隐含的独有内涵。如我国存世最早、最完整的国画作品——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以女子对着镜梳妆,提醒人们要每天反省,检点自己的道德行为。五代十国时南唐画家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它以连环长卷的方式如实地再现了南唐大臣韩熙载夜宴宾客的历史情景,从一个生活侧面,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的生活场面。宋代李唐的《采薇图》,画中伯夷、叔齐面容清瘦,对坐在悬崖峭壁间的一块土地上,虽生活困苦,受尽磨难,但精神上依然不被困苦压倒。在当时南宋与金国对峙时,以此来表彰宁死不愿失去气节的人物,谴责投降变节的行为。还有梁楷的《泼墨仙人图》,寥寥几笔就把一个步履蹒跚、憨态可掬的仙人画得惟妙惟肖,绝妙地表现了仙人清高脱俗的精神状态,从而表达了作者追求自我、桀骜不驯的率真性情。还有国画中以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分别象征傲、幽、坚、淡的品质,歌颂君子的气质凝结以及精神寄托。

      由此可以看出,国画其内在的独特含义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结合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和审美情趣。

    四、结语

    通过上述对中西方绘画的鲜明对比,更清楚明了地阐述了国画的表现形式和审美特点。而通过国画特有的表现形式,重在内涵的审美特点,让我们认识到国画不仅仅是传统艺术文化的代表,更是一种精神上的传承,是一个民族的生命品格。我们要用心做好文化的传承,将国画发扬光大。

      [1]吉木色.浅谈国画的表现形式与审美特点[J].科技资讯,2015(02).

      [2]陈艳华.西方艺术对现代国画的影响[J].艺海,2011(11).

      [3]曹磊.试论对国画的欣赏[J].大众文艺,2015(07).

      [4]张晨辉.浅谈中西方绘画差异[J].艺术品鉴,2016(09).

      (责任编辑 刘月娇)

      毕鸽,女,本科在读学生,山西大同大学美术学院,研究方向:国画)

      本文标题:论国画的表现形式与审美特点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528331.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