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美文
文章内容页

影像与绘画——关于美术创作源的探释

  • 作者: 参花(下)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7908
  •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复苏,城市的兴起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审美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中国正处于一个开放的时代,这为文化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条件。以美术文化为例,当前我国日益提高的物质生活和宽松活跃的创作环境都推动了美术文化创作的繁荣发展。对于美术创作来说,最直观的就是通过影像和绘画来表达和反映作者的想法。本文从影像和绘画的角度出发,对美术创作理论的运用进行研究,并对美术创作源提出几点看法。

      关键词:美术创作 影像 绘画

      一、引言

      美术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它通过本身独有的方式来反映人们的状态以及社会上的一些事物,以影像和绘画的方式来展示人类的生产生活以及大自然的美。所以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美术创作其实就是贴近大自然,感受生活,然后通过影像和绘画创作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二、美术创作的根源

      有根才有源,而根源就是美术创作上追求的目标。根是美术的基本,追求美术的根源是一种情感投入的研究,也是一种个性的发展。将艺术表现形式与情感结合起来,才能让观賞者通过美术作品领悟到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个性。哪怕只是画一棵草,也要在考虑色彩和构图的同时,考虑怎样赋予它生命的意义,从而展现自己的创作理念以及自己对待作品独特的视角。所以说绘画创作是来源于大自然的,是依附于自然环境来进行的,从自然开始又回归自然。中国的道法讲究“万法归宗”,美术创作也不例外,也有一定的规则。比如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对点线面、结构等的要求既是绘画创作的先决条件,也是为美术创作服务的手段。所以将自己的意识形态与客观的形象相结合的美术创作就是创作者的作品。很多创作者通过临摹前人的优秀作品来学习,在掌握绘画技巧以后,再融入自己的想法和理念。但是学习的过程只是美术创作的初步阶段,等到自己熟练掌握某一个技巧的时候,在创作时就能自成一派。无论是国画还是从西方传播过来的油画,它们之间都是互通的,都是通过结合自然生活环境进行美术创作的。

      三、当代美术创作中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的大趋势来看,美术创作处在一个繁荣时期,但是从创作的本质来看,却是美术创作的数量比质量多的一个阶段。我国的美术作品数量在世界上可谓名列前茅,但是少有美术作家出现在世界舞台上,在国际上没有什么影响力,这与我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大国形象不符。而且从当前的作品上来看,人物画采用的都是人与物之间的拼凑,没有情节、主题、时间、空间、感的支撑;山水画比较工整,没有行云流水的感觉;写意画也只是小写意,在创作上都比较商业化,都是去迎合大众的审美标准,缺乏创作原则。我国美术创作的理念和技巧等都与国际水准相差很多。随着多媒体艺术、影像艺术等新兴创作方式的发展,美术作品越来越多样化,同时也挑战着大众的鉴赏能力,这种新形势下的美术创作,对中国传统美术也有很大的冲击。

      四、美术创作手段的作用

      (一)美术创作是通过观察和思考,在生活中提取素材,并把作者的思想融入其中,进而完成作品的创作。一件作品的完成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是作者绘画技能与生活态度的融合,好的作品都是从生活中的细节得到灵感。因此,从生活中获取素材并加以提炼已经成了美术创作的一种规律。但是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作者可以通过互联网来获取最新的美术知识,能够不受时间、地理的限制,与国际美术创作接轨。能够吸收西方的美术创作理念,并与中国美术创作理论相结合。这是创作者之间交流学习最便捷的途径,也是能够与时俱进的创作方式,不仅促进了中国美术创作的多元化发展,还是中国美术创作理论的创新应用。

      (二)美术创作主要有两种方式,其一是影像,其二是绘画。对于影像来说,在上个世纪,我国就把影像加入到美术创作中去了,并且还形成了很大的规模。以《父亲》为例,就是以影像为依据进行创作的。这不仅让人在作品中感受到创作者的感情,还能看到创作者的绘画技巧。对于绘画来说,比较有特点的就是素描,但是现实中有很多人都是为了绘画而绘画,忽视了对事物的关注,也没有主观能动性,最终被绘画奴役。很多题材的美术创作都是以素描的形式开始的,而且通过影像反映出来。所以说,美术创作就是影像与绘画的融合。

      五、结语

      众所周知,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美术创作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里程碑。随着创作方式的创新和创作理论的不断改进,美术作品也真实地反映着现实世界。要想创作出能够经得住时代考验的作品,就需要创作者去追求美术创作的本源,去贴近生活。好的美术作品能够让人们看到创作者的情感和思想,能够让人们透过作品去反思,这也是美术创作艺术性与真实性的结合。

      参考文献:

      [1]范全章.大学生美术创作和美术欣赏的几点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5(11).

      [2]徐耘春.以影像文化为议题的中学美术课程与教学研究[J].美育学刊,2013(05).

      [3]汤春燕.现代多媒体技术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分析[J].中国报业,2013(02).

      [4]黄蓉.情感与美术创作[J].读者欣赏(理论版),2012(01).

      (作者简介:宇倩倩,女,硕士研究生,河南省美术馆,研究方向:美术学摄影)(责任编辑 葛星星)

      本文标题:影像与绘画——关于美术创作源的探释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530515.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