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间舞蹈艺术作为地方文化的精华,其传承和实践十分必要。但从当前民间舞蹈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现状来看,其所展现出的效果并不理想,很多民间舞蹈艺术已经消失于历史的长河中。高校舞蹈教育作为民间舞蹈艺术传承与实践的重要平台,要充分发挥出高校舞蹈教育的平台价值和有效性,从而更好地传承民间舞蹈艺术,丰富高校舞蹈教育内容,两者相互促进,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校 舞蹈教育 民间舞蹈艺术 传承实践
一、引言
民间舞蹈艺术诞生于历史的长河之中。作为民族文化的精华,如何在未来的发展进程中发扬和传承已然成为重点。从当前民间舞蹈艺术的实际情况出发,其所展现出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究其原因,是当前很多民间舞蹈艺术由于保护不当,已经消失了。解决这一问题,则需要寻求与高校舞蹈教育的融合途径,摸索前进方向。
二、民间舞蹈艺术的传承价值
民间舞蹈艺术的传承价值经过归纳和综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实现文化传承。我国的少数民族众多,不同民族文化层面的差异构成了文化的多元性。民间舞蹈艺术本身是流传于民间的,其中的地方文化精华不容忽视。但由于保护的有效性不足,很多民间舞蹈艺术已经消失,造成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受到影响。将民间舞蹈艺术融入高校舞蹈教育当中来,既是对民间舞蹈艺术的传承,也是对民族文化本身的另类传承。其二,愉悦人们的身心。民间舞蹈与其他类型的舞蹈相比,其所展现出的独特性比较明显。究其原因是民间舞蹈来源于民间,是即兴创作的,属于一种人们日常娱乐和消遣的艺术形式。很多民间舞蹈艺术的核心强调的是即兴,用于达到传递情感、愉悦身心的目的。同時,很多民间舞蹈也被运用到民俗活动和节日当中,如傣族舞、苗族舞等等。[1]由此可见,民间舞蹈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迫切需要一个基础平台的支撑,而高校舞蹈教育则是最优选择。
三、高校舞蹈教育中民间舞蹈艺术的传承与实践策略
(一)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
高校舞蹈教育中,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对学生将产生积极影响。一方面,教师本身要对民间舞蹈艺术有着较为深刻的理解,借助相关资料和视频来获取相关信息,以此来达到对民间舞蹈艺术内容的全新理解,从而最大限度地为民间舞蹈艺术融入高校舞蹈教育当中提供保障;另一方面,教师要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在关注舞蹈本身的技术动作时,更要看到其所传递出的一种文化内涵和思想精华,从而在开展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将民间舞蹈艺术的精华充分展现出来。[2]
(二)安排民间舞蹈专业课程
民间舞蹈专业课程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有很大区别。舞蹈教师既要充分掌握更多的舞蹈专项技能,还要对舞蹈教学有着深刻的认知。讲解是一方面,具体实践展示是另一方面。当前的高校舞蹈教育都是在按照固定的教学框架来具体实践,目的是达成教学目标和要求,使得学生掌握舞蹈的相关理论与技能,专业素养得到进一步提升。但民间舞蹈艺术在高校舞蹈教育中的传承,则需要将其融入专业课堂当中来,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安排的过程中要想保持有效性目标的实现,既要突出舞蹈教育的核心,也要将民间舞蹈艺术的价值充分展现,达到舞蹈专业课程的建设要求。
(三)开展有针对性的民间舞蹈教学
将民间舞蹈艺术融入高校舞蹈教学当中来需要一定的适应过程。前期由于学生本身对民间舞蹈艺术的接受程度不同,势必会出现理解困难的现象,这就很难发挥出民间舞蹈艺术的应用有效性,对传承与发扬产生影响。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坚持循序渐进和趣味性的原则,并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一方面,教师要展现民间舞蹈艺术的特殊性,可借助多媒体设备将民间舞蹈艺术的美充分展现出来。既要实现理论内涵以及形成背景的介绍,也要通过丰富的视频等教学资源展现舞蹈的动态化内容,使得学生对民间舞蹈本身有一个深层次的理解。另一方面,在完成民间舞蹈教学内容的引入之后,教师要将其与高校舞蹈课程有效融合,划分好比例关系,保持两者的协调性,从而达到民间舞蹈艺术传承目标。[3]
(四)提高教师团队专业素养
教师团队的综合素养将直接影响着民间舞蹈艺术在高校舞蹈教育中的传承效果。基于此,高校需要成立民间舞蹈专业教师团队,开展有针对性的民间舞蹈教学实践,最大限度上避免由于专业性不足而造成的教育问题。当然,团队的形成还需要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不断优化民间舞蹈艺术与高校舞蹈教育的融合途径,为民间舞蹈艺术的健康发展摸索出一条科学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姚成.高校舞蹈教育中民间舞蹈艺术传承现状以及策略研究[J].大众文艺,2018(01).
[2]黄薇,杨旭康.如何在高校舞蹈教育中传承民间舞蹈艺术[J].大众文艺,2017(24).
[3]许乔贵.浅析如何在高校舞蹈教育中传承民间舞蹈艺术[J].艺术科技,2017(03).
(作者简介:卢永强,男,研究生,山东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舞蹈学)(责任编辑 王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