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美文
文章内容页

量“心”裁衣

  • 作者: 月读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27595
  • ◎ 陈吉

      量“心”裁衣

      ◎ 陈吉

      据清代赵吉士《寄园寄所寄》记载,明朝嘉靖年间,京城有个技艺精湛的裁缝,他做的衣服,长短宽窄没有不合身的。有一次,他替一位御史做衣服,事先详细询问御史何时考科中举当官等等情况。御史奇怪地问:“你只是做衣服而已,用得着知道这些?”裁缝侃侃道来:“刚刚当官的人,意气风发,身体会微微仰起来,挺胸凸肚,所以衣服后襟要短,前摆要长;过了一段时间,意气没有那么外露了,衣服前后就要一样长;做官日久,日益内敛谨慎,走路会含胸驼背,所以衣服要前短后长。”

      裁缝这套“量体裁衣”(更确切地说,是“量心裁衣”)的“短长之理”,固然是官场生态的鲜活侧影,但从哲学层面上说,则符合唯物辩证法的道理:事物之所以互相区别,就是因为任何事物都具有特殊的矛盾。这种特殊的矛盾,就是事物内部的特殊的本质。

      我国有许多如“量体裁衣”一般揭示矛盾特殊性的成语。比如“因材施教”,大教育家孔子弟子众多,水平参差不齐。针对每个弟子在志趣、资质、德行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孔子会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教育,比如针对同样的问题——“闻斯行诸”(听到一件合理的事,应该立刻就去做吗),孔子要性情莽撞冲动的子路先去问问父兄的意见,对于拘谨退缩的冉有,则要他立刻去实行。再如“对症下药”,州官倪寻、李延同时来找名医华佗看病,两人的症状都是头痛发烧,不适感也类似,但华佗给他们看完病后,开的却是不同的药:倪寻身体外部没有病,病由内部积食引发,所以开通导药;李延身体内部没有病,病是外感风寒引起,所以开发散剂。两人各按药方服药,很快痊愈。

      与“量体裁衣”相对的,则是“削足适履”——认识不到矛盾的特殊性,盲从教条,盲从“大多数”。拿身边事情来举例,某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盲目给孩子报各种班:乐器、绘画、舞蹈、体育……把孩子日程表完全塞满,却没有用心去发现孩子的天赋,询问孩子的喜好,弄得孩子苦不堪言,家长劳累不堪,但“不可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理作怪,家长还是不管不顾,“坚持到底”。这对孩子的成长,恐怕弊大于利。

      世界上没有人人可穿的衣服,没有人人可用的教条,也没有人人可服的良药,我们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时,从指导思想到具体方法,都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忌千篇一律。

      本文标题:量“心”裁衣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536308.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