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美文
文章内容页

热词

  • 作者: 月读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20473
  •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底线思维是以底线为导向的一种思维方法和心态,它要求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是对意识形态领域规律的整体性把握,要求我们始终保持清醒头脑,自觉顺应规律,客观分析宣传思想阵地管理中每个细节、每个可能出现的问题,妥善解决各种问题。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同样非常注重运用底线思维思考问题,对于前进道路上可能出现的困难,做足准备,全面布局。毛泽东同志在七届二中全会上以“两个务必”提醒共产党人警惕糖衣炮弹的攻击,邓小平同志强调改革中“要把工作的基点放在出现较大的风险上,准备好对策”。

      坚守底线,事先筹划,不打无准备之仗——在传统文化典籍中,类似名言警句,俯拾皆是:《周易》中记载:“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孔子曾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孟子则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礼记·中庸》有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小到个人选择,大到国家决策,均离不开长远谋划和全局意识。《孙子兵法》反复告诫:“多算胜,少算不胜。”“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用兵为国之大事,草率妄为,孤注一掷,多半会招致惨败,只有事先谋划得足够充分,把方方面面可能出现的危急情况一一想好对策,方可行动;至于唐初名臣魏徵强调的“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更是许多智识之士的座右铭。足见,善用“底线思维”,有益,而且必要。

      本文标题:热词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536847.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