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美文
文章内容页

“无欲则刚”解

  • 作者: 月读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4919
  • 张越

      公元1643年,松山之战一役,明军统帅洪承畴兵败被俘。被俘后,洪承畴绝食求死,无论皇太极怎么劝解,他都不同意降清。后来,皇太极让早期投靠自己的汉臣范文程去劝降洪承畴。洪承畴破口大骂范文臣,表示自己宁死不降。但此时房梁上忽然掉下了一点灰尘,落到他衣服上,洪承畴用手轻轻掸去。这个细节被范文程捕捉到。后来,范文程向皇太极禀报说:“虽然洪承畴现在还没有说要投降,但是他决不会坚持多久的。他连衣服上沾一点土都要掸去,如此爱惜衣服的人,又怎么会不爱惜生命呢?”果然,没过多久,洪承畴就降清了,成了历史上著名的贰臣。

      为什么范文程在洪承畴一心求死的时刻,便能判定他并非什么刚烈之士,一定会投降呢?就是因为他看到了洪承畴的“欲”—— 对衣服之洁净的“欲”,隐含着对生命的渴求和追逐—— 哪怕要降身为奴,反叛父母之邦,弃节义操守于不顾。像洪承畴这样的人,其实也不能说从一开始就是坏人,但最终名节败坏,其实就因为他被自己的欲望

      所牵引。

      《论语·公冶长》载: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所谓的刚,朱熹解释为坚强不屈之意。孔子说:“我从没有见过真正坚强不屈的人啊。”有人说:“您的弟子申枨不就是这样的人?”孔子说:“申枨欲望很多,哪里算是坚强不屈啊!”据此可见,孔子被后世尊称为圣人,的确不是无缘无故的,他对于人性的辨析和洞察真是入木三分。一个浑身充满欲望的人,又怎么可能是真正不屈不挠的呢?

      晚清重臣曾国藩曾说起自己的驭人之术,就是爱官的给他官做,爱钱的予以钱财,爱惜名声的就予以名声,这样的人,不愁他不来效力。可见,欲望有时会成为个人的把柄。

      但历史上从来不乏轻视名利、看淡财帛者,这些人有的以自由为至爱,如庄子,穷困潦倒之中,楚王派使臣去请他作丞相,他断然拒绝,表示自己决不会放弃个人自由为人驱使;也有的是为了国家民族而舍弃私利,如林则徐,在虎门禁烟之后,被朝廷发配伊犁,他不但没有怨言,反而兢兢业业,帮助伊犁将军开沟挖渠,勘垦土地,当地至今还留有林公渠、林公树、林公井等古迹。林则徐曾手书一副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他的一生,真可谓做到了无欲则刚的大境界。而反观当今社会,贪官落网后,家中往往查出金银满室,不禁令人感慨:欲望的奴隶亦何其多也!

      本文标题:“无欲则刚”解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536884.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