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美文
文章内容页

琢磨文章的老鹤

  • 作者: 月读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25668
  • 王太生

      清代文人李渔的家厨王小余,菜做得好,脾气也大。他在掌勺时,对旁边的人说“猛火”,烧火的就将火燎得旺旺的,像大太阳一样。说“撤”,赶紧递次撤下柴火。说“且烧着”,就丢在一边不管。说“羹好了”,伺候的人,赶紧拿餐具,稍有违背他的意思,或是耽误了时间,必像对仇人一样大叫怒骂。

      王小余做菜,站在灶台旁,全神贯注,两只眼睛瞪得老大,只盯锅中,屏声静息,除了挥动铲勺的叮当碰撞,听不到其他声音,李渔说他“像一只鹤”。

      李渔为什么赞王小余像一只鹤?他对这位家厨太喜爱了。鹤,除了有洒脱的形态,还有高雅、俊秀的神态,飘逸、灵性的情态。王小余做菜有个性,就像唱歌的有夸张的举止表情,厨师有手舞足蹈的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私人感情。

      像一只鹤,是说这个人的状态,非常投入,二目炯炯,物我两忘。一门心思,深陷其中,浸淫着、沉醉着,天地混沌,潜伏在自己的世界。

      关于鹤,我们联想更多的,是它飞翔时的样子,而很少见到静止的鹤,或者在想一件事的鹤。我在水草丰茂的苏北湿地,遇到过一只闭目养神的鹤。那是只蓑衣鹤,背上耸一件“蓑衣”,像一个人,站立在那儿,安静地想他的心事。鹤在静止时,一动不动,像一个沉默的人。这个世界,有披蓑衣的人,也有背“蓑衣”

      的鹤。

      静默水边打鱼的人像鹤。他在水边打鱼,一动不动,满耳都是风声、水声,但这些他听不到。专注的神情,他只关心鱼和网。紧盯着水中,网中进一条鲹鱼,或是青鱼,了然于心。打鱼人身披一件蓑衣,头戴斗笠,雨水,一滴,一滴……沿着一根根草尖,顺势

      而下。

      画画的人,也像鹤,他在画画时,眯缝着眼睛,虽没有像鹤那样,单腿独立,却是在凝神琢磨,有鹤的淡定和从容。

      专注地做一件事情,像鹤。朋友老杜,是一个经常出没各类大小场合拍会场照的人。老杜在拍照片时也像一只鹤,一只眼睛闭着,一只眼睛瞪得老大,老杜沉浸在现场的情景之中,抓拍每一个稍纵即逝的瞬间,不受任何外在的干扰。而有意思的是,像鹤的人,看别人也像鹤。有一次,老杜在拍一个人讲座时,透过镜头,他看到听课的人,像两种不同表情的鹤:有人听得聚精会神,目不转睛,脖子伸得老长;当然,偶尔也会看到有一两“只”低头打盹的鹤。这两个人,大概是太困了,疲劳来袭,招架、支持不住,而那个在台上演讲的人,神采飞扬,双眸发光,像一只扇着翅膀、飞翔

      的鹤。

      文人想事时,如鹤。汪曾祺的儿子汪朗,在回忆父亲晚年时,一个人,双手捧一杯茶,坐在沙发中一言不发,静静地想事。那模样,有点像高僧入定,只是眼睛睁着。一看到老头这般模样,家人就知道他又在想文章的事了。

      汪曾祺像一只鹤,一只琢磨文章的老鹤。

      (选自《郑州日报》2015年11月14日,荐稿人:步步清风)

      本文标题:琢磨文章的老鹤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537281.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