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美文
文章内容页

李花

  • 作者: 月读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8980
  • 〔宋〕杨万里

      李花宜远更宜繁,惟遠惟繁始足看。

      莫学江梅作疏影,家风各自一般般。

      (《杨万里集笺校》卷四○)

      宋代赵令畤所撰《侯鲭录》卷八载:“东人王居卿在扬州,孙巨源、苏子瞻适相会。居卿置酒,曰:‘“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此和靖《梅花》诗,然而为咏杏花与桃、李,皆可用也。’东坡曰:‘可则可,恐杏花与桃花不敢承当。’一坐为之大笑。”东坡所谓“不敢承当”,看似是笑谈语,实则就梅花神韵而言,却也得当。因梅、杏、桃、李,花虽貌似,然文化内涵中的气格终究有别。杨万里不知是否知道这件谈笑之事,他的这首咏李花诗中所表达的意思很明显与东坡所言是反调。杨万里的反调,“唱”得也有道理,毕竟梅花有梅花的妙,李花有李花的好。李花纵“学”梅花,“横斜”月下水畔,也未见得会逊色。当然,还是杨万里说得好,春兰秋菊,各一时之秀,谁也“莫学”谁,自成一家才是正道。

      清代袁枚有《苔》云:“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亦学牡丹开。”这首诗所表达的意思则又似与杨万里的诗成反调。一个说“亦学”,一个说“莫学”,两首诗,蕴含两种态度。究竟是“亦学”好,还是“莫学”好,这大约要看人所处的境地了。或许,此一时“亦学”好,彼一时“莫学”好。人生百态,不拘泥于教条,大概才是最好。

      平易、轻快、有趣,是杨万里诗歌的最显著特色。据杨万里自己讲,他起初作诗,先学这个大家,后学那个大家,学来学去哪个都没学好,总觉得作诗很难,作出来的诗总也不称意,一气之下,就毁掉不少。后在荆溪(常州)做官时,突然间醒悟了,遂跳出老学别人的旧路子,只照自己的感觉来写,反倒觉得容易了,写起来也文思泉涌,收都收不住,于是公余之暇就跑到田野里采风,看见什么写什么,四个月时间便写了近五百首诗,于此成就了《荆溪集》,也渐渐成就了自己的写作风格,即后人所谓自然又有情趣的“诚斋体”。这首歌咏李花的诗,用在他的诗歌创作上,貌似很合适。

      (杨蓉)

      本文标题:李花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539366.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