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杂文
文章内容页

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角度开展的秦腔文化创新

  • 作者: 名家名作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2746
  • 苏红霞

      秦腔在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是一个古老的剧种,作为具有浓郁西北特色的一个剧种,可以称其为戏剧史上的璀璨明珠。随着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传统的秦腔艺术受到了巨大冲击,因此,对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传承与保护,关乎我国古老剧种的命运,既要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又要实现保护与创新,要基于历史责任感的视角,促成秦腔文化的稳定发展,充分地体现出文化的多样性。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背景与重要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包括社会风俗、表演艺术、自然认知、传统手工艺技能,其中表演艺术包括戏曲、舞蹈、音乐、曲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之所以称之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偏重精神领域的活动创造,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推动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弘扬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然而,现阶段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化多元思想的冲击下已经濒临灭绝,因此,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

      第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不断进步,但对传统的民族与民间文化资源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城市化建设中的拆迁,严重破坏了传统的物质文化遗产,有些非物质文化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上,人们重视物质文化开发的经济价值,却忽视非物质文化需要以其为载体,大量的民间技艺在逐渐消失,因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变得非常迫切。

      第二,非物质文化体现了人类文化的丰富多彩,传统文化成果在不同的地域以及场所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各地的文化具有独特性。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引导下,我们需要尊重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更要关注文化与人类文明的密切关系,重视文化可以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价值,重视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实现文化的多元融合和多样性发展。当今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紧密的联系,基于这个考虑,民族文化繁荣与发展需要以尊重文化多样性为前提,而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凝结了各个时代的人民对事物的看法和认识,以及对事物发展规律和生活经验的总结,其中包括传统工艺技能、民间文化、艺术礼仪以及风俗习惯等,可以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望表现出来,这种优秀的文化形态和文化意识为推动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了极强的动力。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秦腔发展面临的困境

    在我国西北地区流行的戏曲品种秦腔具有浓郁的陕西特色,是我国戏曲艺术发展历程中重要的部分,可以称之为中华戏剧史上的一朵奇葩。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秦腔具有独特的艺术性,不但具备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同时还颇具群众基础。但是随着历史车轮的不断前行,人们的心态以及兴趣爱好、认识事物的观念都会随社会的发展不断发生变化。随之,传统艺术文化与现代化发展显得格格不入,在社会不断变革的历程中,秦腔作为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发展会面临一些困境。

    (一)受到现代化娱乐形式的冲击较大

    秦腔被界定为文化表演形式,具有地方性与民族性的特点,表现了西北地区人民的精神内涵,可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但是,随着现代人民精神生活的不断丰富,尤其是大城市主要倡导都市时尚文化,娱乐形式主要表现为KTV、网吧、迪厅、卡拉OK、电脑游戏等,这些娱乐消遣的方式让现在的人们趋之若鹜、沉醉其中,而以秦腔为代表的古典戏曲艺术的娱乐性不强,与青年观众的精神需求不符,容易让人们止步于剧场之外。

    (二)秦腔的艺术表现形式具有局限性

    秦腔之所以在古时候盛极一时,并造就诸多的秦腔艺人,主要是因为秦腔作为戏曲,诞生于经济水平较低的时代,那个时期的人除了听戏、看戏,缺乏其他的娱乐消遣途径。而在现代化的生活节奏下,科技的进步使电脑、电视、游戏等产品进入人们的视野,而秦腔的表现形式局限性较强,缺乏新鲜感,加上其乡土气息较浓的语言,这些都成为制约秦腔发展的因素。

    (三)剧种的地域性制约了秦腔的发展空间

    秦腔诞生于西北地区,具有浓厚的地域特点,反映了西北地区的风土人情以及人文内涵,并且在当地有深厚的群众基础。然而,秦腔只是在西北地区发展,要想在全国受到推崇具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其他省份都具有自己的剧种,如晋剧、豫剧、川剧、黄梅戏等。因此,秦腔想要更好地传承与发展,进行良性的传播,需要突破自身的地域局限。

    三、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角度开展的秦腔文化创新

    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民间艺术,在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振奋民族精神,促进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秦腔要想实现振兴、传承、发展,需要制定一定的措施保护这些传统的民间文化,使秦腔与时代发展同步,通过改革与创新,推动秦腔艺术走出困境。

    (一)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不断地革新

    秦腔的发展之所以面临困境,主要是没有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秦腔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有进行不断的变革与创新,才能具有生命力。作为一种戏曲艺术,其主要是反映前人的艺术成就,而时代在不断变迁,只是一味地效仿古人,就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脚步。基于此,开展改革与创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想满足现代人民群众的欣赏需求,秦腔就需要在形式、内容上进行革新。在表演时秦腔要充满新时代的气息,内容更加深刻,清新脱俗;要拓展秦腔的表演舞台,在全国推行,让全国人民群众都能感受到秦风秦韵。除此之外,还要培养新一代的秦腔演艺人才,尤其是培养新时期的秦腔编剧人才,优秀的编剧才能创作出优秀的剧作,剧目才能与时代发展相符合。与此同时,可以创新剧种的交流艺术形式,拓展戏剧表演的市场,将秦腔作为一项地方民族艺术推向全国。

    (二)丰富秦腔的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品位

    秦腔艺术历经千百年的锤炼,现如今很多人都会觉得其过于古老,在语言和内容表达上不符合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实际上,秦腔产生于农耕时代,是当地人民审美情趣的表现,反映了当地人民的价值取向。秦腔艺术是经历千百年演变形成的,假如秦腔不能与现阶段的流行因素相结合,将会遭到遗弃,也是对历史文化的割断。从更长远的意义来说,秦腔连着中华民族之根,有利于形成民族认同感,凝聚着西北地区人民的文化向心力。因此,要想从内容和形式上满足现代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需要不断地丰富秦腔的文化内涵,促进文化品位的提升。

    (三)在秦腔剧目以及演员表演方面进行改革

    要基于现代人民群众的审美情趣以及鉴赏水平改革秦腔传统的剧本、剧目。虽然秦腔的剧目较为经典,但主要局限在民间传说或者历史故事上,很多传统的秦腔剧本还是原有的剧情,因此,需要将现代元素加入剧情设计中,改善秦腔土气的语言形式及杂乱的唱腔。除此之外,在演员表演方面,要让观众看到诗情画意的场面,需要在舞蹈语言、戏曲语言以及动作程式方面进行改革。生动有趣的戏曲表演,要基于现代生活方式和内容的角度进行重新提炼,创新秦腔演员的表演动作,让秦腔艺术在舞台上的表演更具亲切感,演员要声情并茂,让观众在欣赏秦腔的过程中感受到诗情画意,如此方能抓住观众的内心,让观众感觉到趣味性、娱乐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秦腔作为一种民间戏曲艺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范,具有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内涵。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对民间传统文化的冲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为现如今社会文化发展中的紧迫任务。为了冲破困境与束缚,秦腔必须进行改革与创新,在现代化发展潮流中将秦腔独特的艺术特性展现出来,赋予秦腔新时代的精神内涵与文化内涵,让现代观众深刻体会到秦腔独特的地域魅力,感受到古老剧种精湛的腔调,最终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

      本文标题: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角度开展的秦腔文化创新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564163.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