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杂文
文章内容页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儿童绘本中的设计路径

  • 作者: 名家名作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4357
  • 王 峰 李若楠

      绘本最早起源于欧美,后在20世纪末引入我国。随着大量绘本的创作与出版,我国开始利用绘本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进行早期启蒙教育等。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需要抓住儿童身心发展的黄金期,因此对绘本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的设计方法与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绘本中的造型和色彩要适应儿童身心需求以增加绘本的吸引力,对于儿童来说突破常规的造型则更具吸引力[1]。画面新奇、文字精美和视觉冲击强烈的绘本越来越受儿童群体的欢迎和喜爱[2]。因此,分析在绘本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的现状和不足,以案例的形式对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绘本的设计路径进行探究,旨在为国内儿童绘本的创作提供启发和借鉴。

    一、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儿童绘本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一)我国原创儿童绘本市场销售份额小

    以当当网为例,在2018年、2019年畅销榜“童书—绘本”前十名中国原创儿童绘本均占了1本,其余为国外译本。2020年、2021年畅销榜前十名国内原创儿童绘本为0本,均为译本。2022年1月份和2月份的图书畅销榜数据统计,1月份和2月份畅销榜中我国原创绘本均占3本。我国原创绘本的市场份额占比逐渐增加,但这些绘本中融合传统文化元素的仅有2本。由此可见,我国儿童绘本在市场中的份额相对较少,原创绘本种类较为匮乏,其销量也不乐观。市场上大部分的儿童绘本主要依赖于对国外儿童绘本引进的原版和译本,呈现出“引进多,原创少;品种多,经典少”的局面[3]。当前中国原创绘本无论是从风格、造型、色彩还是排版上都一定程度受国外绘本的影响,我国儿童的认知和理解受国外绘本的影响较大,导致国外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国儿童的思想和行为。

    (二)儿童绘本中传统文化题材创新性不足

    儿童绘本作为传承优秀文化的有效途径越发受到重视,当前中华传统文化绘本的创作并不尽如人意,首先,由于两者的融合正处于初期,此类绘本的体量不大。其次,在两者的融合中,一些绘本直接挪用传统故事题材,缺乏创新,难以引起儿童的共鸣。在当当网搜索关键词,以“西游记”命名的绘本就有50多款同题材不同版的绘本;以“愚公移山”命名的绘本也有20多款同题材不同版的绘本。当前绘本中传统文化的题材大多是寓言故事、神话传说、成语故事等,同类题材重复出现并且说教性严重。许多文化绘本从成年人的角度进行回忆性题材创作,但在儿童的世界中没有回忆,只有当下与想象[4]。绘本缺乏故事题材的创新性,很难引起儿童的阅读兴趣和对传统文化的关注。

    (三)儿童绘本中传统文化元素的视觉造型生搬硬套

    绘本中的图画给幼儿创造了极大的想象空间,符合儿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5]。大多数传统文化绘本表现形式较单一,缺少契合儿童想象力的造型。许多传统文化绘本的内容和表现形式都与当今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存在距离感。儿童对文字的认识和理解程度有限,因此插图对绘本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传统文化绘本中大多数都是生搬硬套图形、色彩和构图等,为了突出中国绘画特色,直接采用传统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的绘画技法,忽视儿童的兴趣特点[6]。图形作为传递信息的一种媒介,对传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传统文化的内涵丰富、寓意深厚,若不进行提炼再设计,儿童难以理解,且不符合其认知水平,当前我国原创儿童绘本亟待改善。

    (四)传统文化儿童绘本的装帧设计缺乏互动性

    以当当网为例,输入检索词“传统文化绘本”共有儿童绘本870本。以“立体书”为关键词筛选后为16本,带有互动性的立体书仅占1.8%的份额。以“点读”为关键词筛选后为5本,点读书仅占0.5%的份额。玩乐是儿童的天性,在儿童对世界进行感知和认识时,更偏好于通过眼、耳、手的协调感知而获得经验。儿童在阅读绘本时怡悦的感觉可以来自对绘本中材质的触摸,不同的材质会给儿童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感受[7]。我国原创儿童绘本装帧设计还处于萌芽阶段,在装帧设计上缺乏互动性。我国很多原创传统文化儿童绘本仅对传统文化元素的视觉形象、题材内容进行了设计,装帧设计的互动性没有引起重视。

    二、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儿童绘本的意义

    (一)传统文化融入绘本对儿童启蒙教育的意义

    近年来,国内愈发重视儿童绘本的教育功能,儿童绘本不仅是作为儿童的兴趣读物,还是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认知教育和培养想象力的重要途径。阅读具有刺激感官的设计元素和格式的绘本,可帮助儿童有效地学习[7]。儿童的整体感知系统非常敏感,其阅读传统文化绘本的价值是不可忽视的。教育部颁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8],对儿童的传统文化教育已经成为一项战略任务。儿童的认知水平有限,传统文化绘本可以提供生动有趣的传统形象和传统知识,能够将儿童带入一个富有童趣和传统文化的世界,促进儿童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学习。

    (二)传统文化融入绘本对儿童情感发展的意义

    儿童的情感更易受感染和影响,传统文化绘本有助于促进儿童伦理观念的形成,有助于培养以“德”为中心的价值观念,对儿童的情感价值观也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借助绘本对儿童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可推动儿童的情感发展,培养儿童的三观。绘本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富含各种情感,使儿童在阅读中获得亲情、友情等情感体验。中华传统文化底蕴厚重,通过绘本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可以提高儿童的文化素养和思想品德。儿童的成长是发展的过程,若没有外力的推动很难形成正确的情感价值观。我国传统文化中包含了大量的情感认知,对儿童的性格、情感塑造有一定的作用。

    (三)传统文化融入绘本对弘扬传统文化的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到“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在“儿童绘本阅读调查问卷”分析报告中对原创绘本的展望和建议有64.5%的家长最期待传统文化主题[9]。我国大部分家长也意识到在绘本中有机融入传统文化元素的重要性。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必须抓住儿童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和黄金期。因此,传统文化融入绘本有利于儿童对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了解和学习,有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进一步提升我国国民的文化自信。

    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儿童绘本设计中的融入路径

    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儿童绘本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在创作绘本时就要考虑到传统文化融入绘本的启蒙教育、情感发展和弘扬传统文化的作用。以《神秘的粽子》为例,剖析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儿童绘本设计中的融入路径(如图1)。

      

      图1 传统文化融入儿童绘本设计流程图

    (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儿童绘本的设计原则

    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儿童绘本不仅依赖儿童教育学和心理学,还要考虑儿童的年龄。将传统文化元素应用于绘本是把传统文化元素创意转化为符合现代儿童认知和审美的文化教育产品。在儿童绘本中有机融入传统文化元素时应当遵循“认知性、趣味性、创新性、文化性”四原则。

      1.认知性原则

      儿童的识字水平有限,有情节的图画比文字传递信息更直观,利用插图使儿童感知和阅读所传达的内容更便捷。依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3~6岁的儿童处在前运算阶段并开始运用言语或较为抽象的符号代表他们的经历。此阶段儿童的思维特点之一是其认为所有的物体都是有生命和意义的。儿童对造型和色彩的感知理解能力与儿童身心发展和认知发展有一定的关联性[10]。将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图形转化设计时要根据服务对象的认知水平和感知水平进行设计。图形转化设计时将传统文化元素简化和提炼,更易于儿童阅读和评价。

      2.趣味性原则

      儿童注意力的集中时间短,阅读绘本时需要内容和插图有强烈的吸引力。绘本插图所表现的直观形象是儿童产生阅读兴趣的直接途径,鲜艳的色彩能够增强儿童的创造力,吸引其注意力,有效给予儿童视觉上的刺激。儿童会自觉地调用已有的习得水平和生活经验理解图画,以便符合自己的情感需求和增强阅读兴趣[11]。传统文化元素在进行夸张、变形再设计的处理时,要增强图形和色彩的趣味性,使传统文化元素更具童趣感,符合新时代儿童的审美需要,在增强趣味性的同时还能拉近绘本与儿童之间的距离。

      3.创新性原则

      传统文化元素应用于儿童绘本并不是把传统文化中的人物角色照搬进绘本,而应当结合当代儿童的生活、行为习惯进行创新设计。传统文化题材也应结合儿童的身心发展和年龄特点来设计和创新,儿童的兴趣点在于他们身边真实的生活和世界。脱离生活实际和有深度的传统文化无法唤起儿童的兴趣,在创作过程中要加以主观的提取与设计,从当下的视觉偏好和儿童身心发展的角度来创新设计传统文化。全面考虑时代特征和流行趋势,将传统文化元素以全新的面貌与儿童绘本相结合,找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生活的契合点。

      4.文化性原则

      将中国文化元素以更高的质量应用于儿童绘本必须要求设计师有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提升设计师的文化素养。深厚的传统文化知识是创作儿童绘本重要的灵感来源,在充分尊重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题材设计和造型创新。题材选择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的人物、历史事件的二次创作要符合事实。

      只有熟练掌握传统文化,才不会在二次创作中出现文化偏误。由于儿童年龄小,不具备辨别是非对错的基本能力,绘本创作中内容的准确性关乎儿童的成长和发展。设计师除了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要不断提升审美能力和丰富生活阅历,这样才可以创造出优秀的绘本作品。

    (二)传统文化绘本的题材选择和文本创作

    我国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在创作初期要确定故事题材及文本创作。《神秘的粽子》是以我国四大传统节日“端午节”为背景,基于绘本设计的创新性原则和包粽子的过程进行题材创作后,以贴近现代儿童的生活方式和风格来弘扬传统文化和传统美食。

      进行文本创作时,依据绘本创作的四原则并借助角色问答的对话,设计通俗易懂的语言。绘本的题目和开头用“神秘”一词来引起儿童的兴趣,在现代家庭生活环境中描绘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更容易使儿童产生共鸣,将儿童带入故事中。这些传统节日文化元素经过加工设计,有机融入儿童绘本中,故事以包粽子的过程为线索,使儿童在传统节日美食的制作过程中进一步了解端午节,对于儿童来说就变得易于认知和理解。

    (三)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儿童绘本的设计思路

    1.造型和色彩设计

      根据绘本题材的背景确定人物的年龄、性格、服装以及绘画风格。角色造型根据绘本故事的需求来设计,能让读者产生共鸣,有效的角色造型能吸引读者的眼球[12]。分析我国传统文化逐渐形成的人物造型特点和色彩搭配,绘制了“中国传统人物造型和色彩参考表”(如表1)。色彩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表现出丰富性和多样性,展示了我国热情、积极、内敛和含蓄的精神文化。依据“中国传统人物造型和色彩参考表”梳理出我国传统儿童和妇女造型的特点及色彩,并绘制“传统中国人物造型特点及色彩总汇表”(如表2)。在图表中可见传统中国人物的造型多圆润丰腴,色彩以暖色调为主。

      

      表1 中国传统人物造型和色彩参考表

      

      表2 传统中国人物造型特点及色彩总汇表

      基于“中国传统人物造型和色彩参考表”和“传统中国人物造型特点及色彩总汇表”,在《神秘的粽子》中,人物造型设计采用电子绘图法(如图2、图3)。根据绘本设计的趣味性原则,设计为形态圆润饱满的人物造型,小主人公的造型上凸显天真无邪、憨态可掬。色彩上整体为暖色调,给予儿童视觉上温馨的感觉。利用紫色、蓝色和橙色在受光与背光处薄涂来降低黄色和蓝色造成的强烈视觉刺激,使读者在高饱和度黄蓝色带来视觉冲击的同时感受到视觉上的缓和并缓解视觉疲惫。“妈妈”的造型采用了柔和的线条,用弯弯的眉毛和眼睛来凸显母亲形象的慈祥和亲切,在色彩设计上以暖粉色和蓝紫色为主,利用对比色薄涂来降低视觉冲击力,在心理上给予儿童安静、稳定的感受。

      

      图2 人物造型线稿

      

      图3 人物造型色稿

      2.场景设计

      场景在儿童绘本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主要表现在情感传递、氛围营造、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等方面。《神秘的粽子》中所涉及的场景元素包括街道、卧室和厨房等场景,分析我国传统农村的建筑、室内陈设及炊具的特点和色彩,绘制了“传统农村场景造型色彩参考表”(如表3)。在色彩运用上多为黄褐色系的暖色调,营造了一种温馨的氛围,传达热爱家乡的情感。

      

      表3 传统农村场景造型色彩参考表

      在确定场景元素的基础上绘制绘本的分镜脚本(如图4)。儿童绘本在镜头语言和表现力方面是融会贯通的,在绘本中能够带给读者视觉冲击力的情节都是分镜头所表现的重点内容。在场景设计中大全景和全景一般情况下适用于介绍环境背景、人物动作关系以及渲染情感气氛等;在中景和近景中人物所占比例较大,有效传达角色的内心情感变化和刻画性格。特写和大特写镜头进一步弱化环境,进行局部细节刻画,更有效突出情节重点和情感变化。基于绘本设计的认知性原则,儿童的认知水平和抽象理解能力不够,在分镜设计中应适当避免将事物剪裁后的超大特写镜头,儿童难以通过想象在头脑中填补镜头以外事物的细节,适当添加易于理解的事物的特写镜头(如图5),便于儿童拓展抽象思维,促进儿童想象力的提升。在场景的叙事结构方面,应以符合儿童认知水平为基础,以线性叙事结构为主,便于儿童理解和感知故事情节。

      

      图4 《神秘的粽子》分镜草图

      

      图5 《神秘的粽子》特写镜头

      在进行场景设计时保留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特征的同时要与时俱进进行创新。在《神秘的粽子》的场景中主色调结合了我国传统农村的色彩参考和现代儿童审美需要,采用暖色调烘托出温馨的氛围。不同的节日文化可以提供不同的色彩系列,鲜艳的色彩因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往往能够在第一时间吸引儿童的注意力[13]。图6和图7描绘的是端午节包粽子的故事,场景主要采用了明度和纯度都比较高的暖黄、黄绿色系。透视上尽量营造出强烈的空间感便于培养儿童的抽象思维(如图6)。图7中描绘的是小主人公第一视角的特写镜头,不仅有中景到特写的转换,还有第三视角到第一视角的转换,利用镜头语言的变化可以更好地抓住儿童在阅读时的注意力。

      

      图6 《神秘的粽子》内页1

      

      图7 《神秘的粽子》内页2

      3.装帧设计

      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绘本不仅要依靠题材和插图,还要考虑到绘本的装帧设计。儿童绘本的装帧直接影响着绘本的吸引力和读者的兴趣。首先,在互动设计方面可以借鉴传统游戏形式,如折纸、皮影等,将其与儿童绘本进行结合,以增强绘本装帧设计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其次,绘本材质应尽量选择绿色环保、天然无害的材质。注意纸张裁剪时的圆边圆角处理,避免划伤儿童。最后,在感官体验方面,通过同一页面的多元化展示,加大和丰富信息量,让儿童体会参与其中的乐趣,从而实现传导目的[14]。可以融入触觉、听觉和嗅觉的体验设计,在触觉上可以增加不同材质,如感受光滑的丝绸布料或粗糙的麻料。在听觉方面设计点读功能,不同场景结合不同的传统乐器演奏的音乐;在嗅觉方面根据不同的题材和场景搭配不同的气味,如粽子叶的气味或者不同水果的气味等。传统文化绘本的装帧设计不仅可以丰富绘本的表现形式,增加儿童的五感体验,同时还可以传承和发展我国传统文化。

    四、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绘本的设计策略

    在绘本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能够丰富绘本的表现形式与内涵,借助传统文化提高我国原创儿童绘本的质量,通过我国原创绘本向世界展示我国传统文化。首先,传统题材与现代生活相融合能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在尊重儿童生活习惯的基础上对传统文化题材进行二次创作,设计师要深入挖掘传统文化题材的内涵,从题材的内容和形式上进行设计,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其次,插图中造型设计要充满童趣,符合儿童的审美需要。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绘本的设计,要站在儿童的角度对插图的图形、色彩等进行创新。儿童的审美需求与成人具有一定的差距,我国传统文化的色彩和造型种类丰富,对色彩、图形的提取和使用不能生搬硬套。最后,绘本IP的延展设计开发以促进绘本营销。传统文化绘本IP的延展设计开发,是我国传统文化绘本走向产业化、多元化和全球化的发展路径,能深度发展我国原创绘本价值。绘本IP的周边创意产品的开发设计可以进一步扩大读者的范围,促进绘本营销,提高市场占有率。

    五、结语

    我国原创儿童绘本设计的根本理念应该是旨在打破行业壁垒和传统文化元素提取和设计的固化思维,原创绘本的使命是给中国孩子提供优质的、本土的精神食粮[15]。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从题材选择、造型设计、色彩搭配和场景设计等方面有机融入儿童绘本,有助于我国学龄前儿童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学习,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我国原创传统文化绘本也是一种文化消费形式,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儿童绘本可以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本文标题: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儿童绘本中的设计路径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565713.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