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美文
文章内容页

在音乐区角中玩和乐

  • 作者: 翠苑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7322
  • 王银华

      音乐区角活动是提高幼儿音乐兴趣,培养幼儿音乐素养的经实践证明的较好的教学模式。音乐区角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创造良好的音乐氛围,进而激发幼儿的音乐灵感。心理学研究表明,婴幼儿时期是开发幼儿音乐天赋的关键时期,因此,幼儿园十分重视幼儿音乐能力的开发与培养。

      一、音乐教育的原则和目的——让音乐教育成为“漫不经心的娱乐”

      幼教研究人员认为,幼儿音乐教育的重点不在于单纯地教给孩子多少音乐知识,而在于学习知识的过程。音乐教育的目的是使幼儿能够倾听音乐,理解音乐,演奏音乐,创造音乐。为此,音乐教育强调幼儿自身的参与和感受,即从幼儿的身心特点出发,让幼儿在亲身参与和感受中体会音乐的魅力和内涵。这就要求教师“要认识到幼儿音乐活动的娱乐本质”,使音乐游戏成为一种“漫不经心的娱乐”,使幼儿参与音乐的活动“成为一种交互性、社会性、创造性和娱乐性的活动”,让幼儿“一边玩耍一边欣赏音乐”。

      举个例子,给幼儿提供不同的鼓和鼓棰,在敲打的过程中,幼儿会发现敲击不同的鼓会获得不同声音,这个简单的敲鼓游戏如果得到教师的赞扬,幼儿就会在教师的鼓励下,去探索不同的声音。当幼儿听到音乐的时候,他们就会随着音乐做简单的动作,这个时候如果教师加入到他们的活动中,并且和幼儿一起律动,这就是对幼儿的认可和鼓励。一旦幼儿学会唱歌,他们就会为自己所熟悉的歌曲创编歌词或旋律。这个过程就是“漫不经心的娱乐”,也就是说,让幼儿在玩耍中欣赏、学习音乐。

      二、音乐活动区和音乐游戏——参与、互动、体验

      游戏是幼儿教育的核心,音乐游戏是向幼儿进行音乐教育的主要途径。幼儿之所以每天都怀着愉快的心情入园,势必有他所盼之事。通过观察,发现幼儿来园后第一个选择的活动区就是音乐角。因为音乐角的活动最能表现幼儿情绪,它不同于其它区角活动,孩子们可以尽情地唱歌跳舞,敲击乐器,每天的晨间活动都沉浸在欢乐之中。

      教师设置诸多的学习区是为给幼儿创设良好的自主环境。首先要明确创设目的。针对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把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作为重点,其次是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感受力。接下来就是创设过程以及材料准备。音乐角相对于其它角,它需要有一个较大的空间,有利于孩子们又唱又跳,隔音效果还要相应的好一些,以免影响其它区角的活动,背景的装饰最好能衬托音乐角的气氛。至于材料的准备,要由简单到复杂,比如先出现一些幼儿容易敲击的乐器,手铃、响板、撞钟等。随着幼儿打击乐水平的提高,逐渐出现三角铁、双响筒、铃鼓等一些复杂的乐器,让幼儿更加灵活而逼真地表现音乐形象。活动区的精心创设,并非装饰,更重要的是发挥其教育作用,让孩子学到知识,掌握技能,但对小班幼儿,教师必须给予更多的指导。帮助他们如何使用乐器,如何跟着音乐敲击,与小朋友之间怎样合作等。这就需要教师既做指导者又做参与者。

      音乐游戏则要让幼儿在音乐艺术的氛围中,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主动地学习与探索音乐。常见的音乐游戏有乐器猜谜、制作“沙球”、了解乐器文化等。乐器猜谜游戏首先要让幼儿认识乐器,知道乐器的名称,了解乐器的演奏方法。教师指导幼儿演奏这些乐器,听每一种乐器发出的声音。在幼儿大量熟悉乐器后,猜谜游戏开始。第一轮,教师藏在屏风后面演奏乐器,让幼儿猜出乐器的名称。第二轮,幼儿两人一组,一个在屏风后演奏乐器,另一个猜乐器名称。如果想使游戏容易些,教师就给幼儿提供音质差异大的乐器;要想提高活动的挑战性,就给他们提供音质相近的乐器。制作“沙球”游戏则是在教师的示范下,让幼儿自由选择制作沙球的容器、填充材料,再将填充材料放在所选容器中封好,做成简易的沙球。幼儿摇动沙球,仔细倾听沙球的声音。教师也可以鼓励幼儿互相辨别他人沙球里所装的材料。最后,教师播放音乐,让幼儿伴随着熟悉的歌曲摇动沙球。了解乐器文化游戏主要是让幼儿在玩耍中感受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乐器文化。教师详细地介绍乐器的相关知识和演奏方法,确保幼儿安全小心地使用各种乐器。教师需要让幼儿同时观察和尝试至少两种乐器,引导他们对比不同乐器的外观和音质,以便引起幼儿对乐器的兴趣。

      三、音乐活动中教师的作用——观察、引导、鼓励

      充分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是幼儿教育的基本原则。幼儿园音乐活动也同样遵循这个原则。要想在“漫不经心的娱乐”中实现音乐教育的目的,教师的作用非常关键。教师明确在游戏中要让幼儿了解哪些乐器之后,便要为游戏布置场景,明确如何循序渐进地把这些乐器介绍给孩子们,通过哪些办法让孩子们感受到乐器的声音特点,研究怎样让幼儿有兴致地参与到活动中来。

      在这个音乐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观察幼儿如何选择、演奏乐器,从中寻找教授指导的机会。教师还应该细心地观察孩子的表现,倾听孩子的心声,这样才能发现孩子的兴趣,使活动更具指导性。教师要分享幼儿音乐游戏的快乐,而不是单纯地指导他们如何使用乐器进行游戏。教师还要让孩子参与建立音乐活动区的使用规则,以保证每个进入音乐活动区的孩子感觉到轻松自由,能独立地以安全的方式使用各种乐器。此外,教师要寻找适当的机会扩展音乐游戏,比如,增添一些新的乐器,插入一些新的玩法等。当幼儿没有兴趣继续进行游戏时,教师可以参与到游戏中去,通过一些示范活动重新激发起幼儿游戏的兴趣,在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时,幼儿会创造出不同的动作。

      四、音乐区角本身的作用——大大丰富区角活动的情趣性

      陶冶幼儿的性格,体验愉快情趣。这一点是其它活动区所不能相比的,音乐本身就是一门动的艺术,音乐区是幼儿个性充分体现的最佳场所。通过幼儿来园后第一个选择音乐角这一现象就能充分说明,幼儿对美好情感体验的向往。

      与集体教学的有机配合,有针对性地对个别幼儿进行辅导。教师可以把重点和难点在集体教学中渗透,个别辅导放在区角活动中进行。比如学唱歌曲可以全体进行表演,边唱边跳可以在区角活动中教师辅导或引导幼儿自编自演,还可以编成打击乐进行节奏训练。

      活动区的游戏多样性,能够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音乐角活动的内容非常丰富,也是运动量最大的学习区,它可以通过舞蹈、游戏、律动等多种方式达到静中有动,动中有乐,孩子们边唱边跳,手舞足蹈,无形中加大了幼儿的体能训练。

      促进同伴之间的交流,增强协同合作的能力。对于幼儿园的幼儿来说,他们缺乏彼此间的交流,幼儿从熟悉的家庭一下子进入到陌生的集体,急需建立一种和谐愉快的同伴关系,而音乐角的设置,恰恰增大了同伴之间交往的机会。他们可以协同合作演奏同一首乐曲,可以拉起手来跳同一支舞,自发形成同伴关系。

      针对个性差异,改变其不良性格。开展音乐区角活动,最能体现幼儿的个性倾向。有的幼儿好动,性格开朗;有的则好静沉稳,不苟言笑。教师可以将性格内向的幼儿带到音乐角观看其他小朋友活动,并慢慢引导,使其加入到音乐角的行列,逐渐扩展其兴趣,融入音乐游戏之中。

      由此可见,音乐角的开展,要想使其具有特色,只要教师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力,可以办到。开放的时代就需要开放式的教育,教师应为幼儿营造更为轻松欢乐的环境,使区角活动开展得更丰富、更完善,充分展示幼儿的个性与才能。

      (作者单位:钟楼区五星街道中心幼儿园)

      本文标题:在音乐区角中玩和乐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568084.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