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杂文
文章内容页

没有诗意的成长

  • 作者: 杂文选刊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21135
  • 周云龙

      小学老师给学生布置了一道作文:请你以“当——不在身边的时候”为题,写一篇不少于四百字的习作。

      老师提示,横线上可以填上爸爸、妈妈、老师或者伙伴,也可以填某一动物或物品;习作要通过一件事情具体讲清“当——不在身边的时候”的真实想法以及原因。

      有个孩子一挥而就,他写的是一首“诗”:

      当老师不在身边的时候,

      我只能漂在学海之上,

      我感到孤独、无望,

      多希望老师在我身边,

      帮帮忙。

      当老师不在身边的时候,

      我只能浮在课本之上,

      我成绩立刻会下降,

      多希望老师在我身边,

      帮我找到方向。

      我该如何学习?

      老师,您在何方?

      当您不在身边的时候,

      我该如何自理?

      生活会多么孤单。

      老师,请您停下脚步,

      我要您的指责,您的斥骂,

      哪怕再扇我个耳光,

      只要您不再让我无助。

      这首诗的作者,是一个读小学五年级的孩子,今年十岁。问他怎么写起诗来?他说,喜欢呗,写记叙文嫌麻烦。

      据说,老师在“欣赏”了他的习作之后有如下评论:诗写得还可以,但没有按照要求,应当写记叙文,所以要扣去×分。

      在我看来,诗写得怎么样,并不那么重要,关键是从它的字里行间,人们可以真实地感受到,一个小学生学业的压力,还有他对自身成才的渴望、对学校教育的误读。

      不过,在老师们看来,学生习作里蕴含的感情是否真实,似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应该符合要求——写一篇记叙文。在记叙的结构里,哪怕你虚构具体的细节或者想法,都可以得到高分。

      著名作家陈建功上小学的时候,也有过写诗的经历。一次,老师以“国庆随想”为题,要求他们写一篇记叙文。陈建功觉得写记叙文太干巴、太一般,便决定写一首抒情诗,表达他心中澎湃的激情。

      可是,老师看到那首诗时,脸上是“乌云密布”,因为其他同学的记叙文都写了好几张纸,而陈建功只写了几行,老师认为他是偷懒不认真……原本渴望创新、渴望成功的陈建功,一下子变得灰溜溜的。

      陈建功的妈妈是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更是一个家庭教育的有心人,她在看了儿子的那首诗作之后,不仅没有批评,反而夸他别出心裁,敢写诗,敢与人不一样:“老师不给打分,我给你打分,我给你打满分。”

      在今天,有多少人敢于像陈建功的妈妈这样,给孩子以鼓励与赞扬?尽管我们知道,幼小生命里潜藏的那份独创与天真,需要加倍的呵护与关爱,但我们更知道,一个没有文凭、只会写诗的人,现在几乎已经不可能有他的生存空间!

      [原载2帅7年第6期《莫愁》本刊有改动]

      本文标题:没有诗意的成长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582956.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