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杂文
文章内容页

非鲁迅时代的杂文

  • 作者: 杂文选刊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8044
  • 这是非鲁迅时代的杂文。《中国当代杂文二百家》,选的是从1949至2009六十年间的杂文,起始年份已距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年了。编选者匠心独运,在所选四百余篇上乘之作中,以胡风怀鲁迅的杂文《鲁迅还活着》开篇,接上了鲁迅的“地气”。

      这是个性之选、特色之选。过去曾有多个“百年百篇”杂文选本出版,与那些正经八百的选本有所不同,这一选本注重了选择“非常规杂文”与“荒诞杂文”——常规杂文、非常规杂文和荒诞杂文,这是很有意思的杂文类型分法。

      在当代中国六十年的杂文光谱中,胡风、夏衍、聂绀弩、严秀、牧惠、邵燕祥、何满子、柏杨、鄢烈山……这些杂文大家,其人其名,如雷贯耳;其文其品,让人尊敬。在这一选本里,我们读到胡风的感性、夏衍的理性、牧惠的智性,以及龙应台的个性、李敖的率性等等。因着文本的多姿、题材的丰富,我们不再遗憾于“没有鲁迅”。许许多多的杂文大家,皆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者;所以这里并不是“一个鲁迅倒下去,千万个‘小鲁迅站起来”。

      鲁迅已作为精神营养存在。美国汉学家华志坚教授,在《时代》周刊上撰文,称鲁迅为“中国的奥威尔”。或许,这也说明了鲁迅世界性存在的意义。如今非鲁迅时代的中国杂文,确实已少了“匕首投枪”般的战争之气,而多了“银针手术刀”般的治疗之意——为社会治病疗伤,同样具有普世意义。

      看病最忌不对症、下错药,杂文则最忌认知盲点与逻辑盲点。好在带有“盲点”瑕疵的杂文入书不多。但我觉得有两大缺憾:一是时评应少而少之。我被选入的五篇杂文中,时评《如今我们如何做船长》若换成另一篇纪念顾准的《那肋骨点燃的火把》,可能好一些。当下有的时评“太牛”,自编自导自演、自拉自弹自唱,一篇文章发遍全国,看起来很唬人,其实不见得能经得起杂文史的推敲。

      二是尚有遗珠之憾。比如年轻的韩寒,他的杂文确是“杂的文”,年轻人尤为喜爱;我想,如果《中国当代杂文二百家》所选的最后一位作者是韩寒,那多有意思,相信这样的选本更能吸引年轻人。

      我自己写杂文,是出于兴趣与热爱。荡胸生正义,毕生写杂文。写不易,编亦不易,应该向毕生编杂文者献上一束鲜花。

      (徐迅雷:杂文作家,《都市快报》首席评论员)

      本文标题:非鲁迅时代的杂文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585257.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