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杂文
文章内容页

大雨吞噬的生命

  • 作者: 杂文选刊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2894
  • 从玉华

      这只是两个小人物的“非正常死亡。”

      至少,报纸上关于他们的新闻,占据的版面不算大,轻轻地,就翻过了。

      在两个青年二十多年的人生路上,北京苹果园南路一只敞口的窨井,是他们的终点站。6月23日的北京暴雨中,这个“黑洞”吞没了他们年轻的身体。

      没有人知道,当他们在雨中推着熄火的公司小轿车,不慎掉进黑漆漆的排水井时,曾有着怎样的恐惧和绝望。没有遗言,来不及挣扎,甚至没人说得清他们留在世上最后的身影,他们就被死神拽走了。磅礴大雨,是唯一的背景音。

      这两个从河北南皮县来北京打工两年的青年,在地下八米的漆黑淤泥里,最终跟这个城市融合在一起。而他们中的一个,还有两个月,就要当爸爸了。

      原本充满希望的好日子终结在这黑暗的洞里。数日来,无数人引用雨果的话:“下水道是一个城市的良心。”那么,这两个青年,无疑用生命为这个城市的良心买了昂贵的单。

      可事后证明,他们的死,对于这个城市似乎无足轻重。我们无从得知这两个青年的姓名、生平、喜好,只能语焉不详地记录事情的概要。一家媒体,甚至已为他们留出了纪念的版面,却没有内容可填。

      正如我们平日在新闻里见到的路人甲和路人乙,他们的死亡,仅仅只是个数字。

      冰冷得正如这场雨。

      还有浇透人心的另一场雨。官方的解释是,事发井口附近排水管线的水流量远超过其承载能力,排水系统无法及时排泄,加之管线内水压过高,造成井盖被水流顶起,发生移位。

      简单地说,这口井平日是“不吃人”的,这一次只是百年一遇大雨里的“特例”。他们的工作是“无瑕疵”的。这是相关部门的逻辑。

      或许,事情原本还能有别的路径。暴雨之前,气象部门既已发出预警,市政部门如果能提前完善对城市窨井的管理,比如在一些可能存在危险的窨井旁设置警示标志,比如派人现场全天候看守等,也许那个坠入窨井的青年,就能在两个月后亲吻初生孩子的小脸。

      终归,摆在眼前的事实是,汹涌的暗道带走两个青年二十多年人生所有的鲜活和美好。更令我们心痛的是,两个青年死亡六天了,没有人出来公开道歉,甚至没有人表示“遗憾”。

      冰冷得甚于这场雨。

      这不由得让人想起另一个“非正常死亡”的女孩。2008年“春运”中,十七岁的少女李红霞被踩踏而死。事后,在广东全省抗灾救灾表彰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特意提到了李红霞。他说:“此时此刻,我们尤其不能忘记,在广州火车站倒下的那个年轻鲜活的生命,对这个沉重的代价我们至今仍感到深深的歉疚和自责!大家记住这件事、这个人!”

      没错,记住死者的名字,就是一座城市对他们最好的纪念。

      据称,“迎战暴雨”已成北京干部培训模拟课程。这第一堂课,就该讲这次的“雨中坠井”案例,该把死者的名字牢牢记住。

      反思,应从记住死者的名字开始。如果可能,我甚至希望,在那个吃人的井盖处,刻上他们的名字,以警示这座城市。

      唯一令人感到些许欣慰的是,救援队戴着防毒面罩,两批次奔赴污水坑,寻找这两个年轻人的尸体,一辆车头挂着挽纱的白色面包车停放在旁边。

      那抹黑,虽沉重,却给冰冷大雨后的这座城市增添了一抹淡淡的暖色。

      【原载2011年6月29日《中国青年报·事件观》】

      本文标题:大雨吞噬的生命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586486.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