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杂文
文章内容页

答非所问

  • 作者: 杂文选刊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3540
  • 张欣

      不知最近是否流行答非所问,像LV包满大街一样兴起一股风,让人忍无可忍。最初是我们一行人旅游,问游览车的路线,答:“坐车每人十元。”后来去包子铺,问蟹粉是不是在三楼排队,答的又是价格。这些当然都是小事,可以一笑而过。后来发现,大事更要答非所问,尤其危机处理,那是必须的。

      达芬奇的问题是“百分之百意大利制造或进口”的真实性,董事长在记者见面会上却大谈创业艰难,哭成一个泪人。每个记者头上都是若干问号,不知如何写稿。

      李昌奎案被网民质疑公正性,办案方却称他们压力很大,不该集体狂欢,舆论办案。这是哪跟哪?

      作家告百度侵权,这根本就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的事,讨伐文章却写成了许多作家还很穷。这跟侵权有关系吗?富人写了稿子你就能闷声不响地挂你文库里吗?

      “脊梁奖”的事吵成了一锅粥,没有人问评奖的标准是什么?是选劳模还是选大炮?还是“倪粉”和“鹏粉”掐架?其实就是奖太滥,太无序,跟得獎人的关系并不大。

      不胜枚举。

      追溯以往,这种习性还真是大有来头,明明出了重大事故,严查责任的力度总是低于宣传英烈。政府是监管部门,应该知道道德血液和幸福感没有可操作性。从苏丹红到塑化剂,食品安全方面的应对狠招到底是什么?集体茫然。渐渐地,小至“我什么都没有,但是有一颗陪你到老的心”,“我很丑但是我很温柔”这一类的台词,也都属于答非所问体。

      记得当年在电大上学的时候,有一学期的《逻辑学》的考试,那时都是全国统考,老师押题押错了,大伙疯狂复习“三段论”,结果考的是其他,全班百分之八十以上不及格。可见这门课并不如想象的那么简单。

      常常看见有人辞不达意讲了很久,终于有人问:“你到底想说什么?”

      或者我们的国民特点就是讲话绕圈子,最终不知所云,把自己都绕糊涂了。

      【原载2011年9月5日《新民晚报·夜光杯》】

      插图∕处理办法∕赵天奇

      本文标题:答非所问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586698.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