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杂文
文章内容页

不识字的“家庭教师”

  • 作者: 杂文选刊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2560
  • 孟祥海

      著名作家刘震云先生,有三位不太识字的“家庭教师”。

      一位是他的祖母。他祖母年轻时是干活的好手,曾经与当地最得力的男劳力一起下地割麦子,三里长的一垄麦子,她割完了,男人连一半都没割完。

      他问祖母成功的诀窍。祖母笑笑说:“下地之前,我就深吸一口气,对自己说一直割到底。割的时候,就真的要一直到底,中间不要直起腰来。因为,如果直了一次,歇了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

      这朴素的话语影响了刘震云的一生。他不止一次地说:“我一直以祖母为榜样,在干活时尽量不直起腰,要干就干到底。只有这样,我才能取得一点成就,才能进北大,才能混迹于文艺圈。”

      另两位“家庭教师”是刘震云的两位舅舅。

      其中一位是村里赶马车的,方圆几十里,再调皮的牲口到他手里,马上就变温顺了。

      刘震云十三岁时与这位赶马车的舅舅有过一次影响他一生的对话。舅舅问:“你觉得你聪明吗?”他说:“不太聪明。”舅舅又问:“你笨不笨?”他回答:“我也不笨。”舅舅说:“你记住我的话,不聪明也不笨的人,一辈子就干一件事,千万不要再干第二件事。我跟你一样,也是个不聪明也不笨的人,所以我一辈子就赶马车,就干这件事。”

      刘震云记住了这段对话,坚持到现在,就做一件事——写作、“编瞎话”,结果“编”出了名堂。

      另一位舅舅是位木匠,也是方圆几十里木匠活做得最好的。他教刘震云的一招就是做事要慢,别人打一张桌子用三天,他用十天,所以打出的桌子比别人的好。刘震云牢记舅舅这一招,坚持不逞一时之快,而是常逞一时之慢。别人花三个月写一本小说,他要花上三年。

      三位“家庭教师”对刘震云的“教育”各有千秋:祖母告诉他,做事贵在坚持;赶马车的舅舅告诉他,成功需要专一;而木匠舅舅则告诉他,做事贵在用心。

      源于这些朴素的平民智慧的熏陶,刘震云先生成了当今炙手可热的作家。

      【原载2014年第2期《新一代》】

      插图 / 耕耘 / 王玉山endprint

      孟祥海

      著名作家刘震云先生,有三位不太识字的“家庭教师”。

      一位是他的祖母。他祖母年轻时是干活的好手,曾经与当地最得力的男劳力一起下地割麦子,三里长的一垄麦子,她割完了,男人连一半都没割完。

      他问祖母成功的诀窍。祖母笑笑说:“下地之前,我就深吸一口气,对自己说一直割到底。割的时候,就真的要一直到底,中间不要直起腰来。因为,如果直了一次,歇了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

      这朴素的话语影响了刘震云的一生。他不止一次地说:“我一直以祖母为榜样,在干活时尽量不直起腰,要干就干到底。只有这样,我才能取得一点成就,才能进北大,才能混迹于文艺圈。”

      另两位“家庭教师”是刘震云的两位舅舅。

      其中一位是村里赶马车的,方圆几十里,再调皮的牲口到他手里,马上就变温顺了。

      劉震云十三岁时与这位赶马车的舅舅有过一次影响他一生的对话。舅舅问:“你觉得你聪明吗?”他说:“不太聪明。”舅舅又问:“你笨不笨?”他回答:“我也不笨。”舅舅说:“你记住我的话,不聪明也不笨的人,一辈子就干一件事,千万不要再干第二件事。我跟你一样,也是个不聪明也不笨的人,所以我一辈子就赶马车,就干这件事。”

      刘震云记住了这段对话,坚持到现在,就做一件事——写作、“编瞎话”,结果“编”出了名堂。

      另一位舅舅是位木匠,也是方圆几十里木匠活做得最好的。他教刘震云的一招就是做事要慢,别人打一张桌子用三天,他用十天,所以打出的桌子比别人的好。刘震云牢记舅舅这一招,坚持不逞一时之快,而是常逞一时之慢。别人花三个月写一本小说,他要花上三年。

      三位“家庭教师”对刘震云的“教育”各有千秋:祖母告诉他,做事贵在坚持;赶马车的舅舅告诉他,成功需要专一;而木匠舅舅则告诉他,做事贵在用心。

      源于这些朴素的平民智慧的熏陶,刘震云先生成了当今炙手可热的作家。

      【原载2014年第2期《新一代》】

      插图 / 耕耘 / 王玉山

      本文标题:不识字的“家庭教师”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588445.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