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杂文
文章内容页

敬畏食物

  • 作者: 杂文选刊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3036
  • 张炜

      现在有些学问高深的人,也开始注意从最基本的传统经典开始学习,并用在下一代的教育上。像一些家训,一些幼年启蒙读物,有的需要扬弃,也有的可以借鉴。比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说得何等的好!有了这样的思维,很难不去想象这是怎样的一种文明传统,令人很难不产生敬畏。

      但是现在,这种敬畏我们不仅没有了,而且还与其相去遥远,连个踪影都看不到了。我们现在是怎样的?单讲吃饭,刚刚有点东西可以挥霍,有些官商场合就奢侈到吓人的程度。这很容易让我们想到那段饿死千千万万的人、吃树皮和观音土的历史,它还没有来得及走远,这边就如此穷奢极欲起来——这个族群多么可怕,要么动辄饿死成千上万的人,连土都吃;要么就是做饕餮之徒,每一餐饭要扔掉三分之二。

      大家可以回想一下那些频频举行的豪宴,那些财大气粗的权与钱的酒席,除了有一种犯罪感,再就是疼和憎,担心上天的诅咒,恐惧报应的厄运。

      一个人能吃多少?不过是那么一点点,可是菜要一道接一道上,桌子比乒乓球台还要大,菜色无数,不得不让专门的服务员把摆在稍远一点的不断地端过来调换,这样最后吃掉的还不到十分之一,绝大部分都要扔掉。

      这个情景反衬的回忆,就是同一片土地上曾经吃糠咽菜、被残忍地饿死的一群群人。而对食物的敬畏,却曾经是我们民族的传统。

      到海外一些地方,时常能感觉到这种敬畏的存在。比如他们通常使用很小的碟子,生怕食物剩下。如果剩下扔掉,他们觉得不仅是浪费,而且是对食物的不敬。

      对食物的敬畏就是对生命的敬畏。无论是植物还是动物,它们都要牺牲掉自己的生命来到人的面前,变成食物,让我们果腹。想一想这是多么重大的事情。它毕竟也是一生!一根黄瓜,一个地瓜,一条鱼,一只羊……它们终止了自己的生命,变成了人的食物。

      该不该敬畏食物?我们明白了这些,才会理解西方常常出现的场景:吃饭前群体祈祷并感谢上帝赐给食物;还有那些宗教人士,他们宰杀生灵的时候,会轻念一句话,然后再做。这里面体现了多少无奈和悲哀!我们甚至相信,只要人类不能终止吞食其他的生命,也就不会结束自己的巨大苦难。

      【原载2014年第9期《青年博览》】

      插图 / 浪费 / 王建明endprint

      本文标题:敬畏食物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588787.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