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杂文
文章内容页

中国足球的“黑色幽默”

  • 作者: 杂文选刊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9402
  • 郭剑

      10月底中超联赛结束以来,转会市场几乎每天都有涉及金额上亿元的转会信息不断流传——完成联赛六连冠伟业的中超霸主广州恒大队,上周签下北京人和队(中甲球队)后卫张成林(三十岁,七年前曾入选国家队),八千万元的转会费惊煞众人。

      而广州恒大并不认为购入张成林是“亏本生意”。按照经纪人的说法,“前几年后悔没买房,这几年后悔没买人。”

      越输越富

      当尚不具备产业化基础的中国足球突然被巨额资本强行产业化之后,球迷们便不得不接受关于中国足球的种种黑色幽默:国字号球员转会费逐渐逼近亿元大关、国青球员年薪可达数百万元之巨的同时,这些球员的外战成绩却实在羞于见人——比如目前国足在2018俄罗斯世界杯亚洲区预赛十二强赛小组赛中五轮过后仅积2分垫底,进军世界杯决赛圈只剩下理论上的可能;国奥队在2016年初的U23亚洲杯上小组赛三战全败,无缘里约奥运会;国青(肩负冲击2020年东京奥运会任务、冲击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主力军)在2016年10月底结束的巴林亚青赛小组赛中1平2负仅积1分垫底,无缘2017年韩国U20世界杯……

      惨不忍睹的外战成绩和国内赛场锣鼓喧天的大好形势,几乎把球迷逼出“分裂症”,尤其近年来舆论一直看好的U19国青,从建队伊始就备受中国足协重视,但组队两年多、集训七期、海外拉练数次的结果,却是只能在已经提前遭到淘汰的情况下守住一场平局。而就在这届亚青赛上,亚洲传统弱旅越南队显示出极大进步,该国国青队一路杀进亚洲前四名并获得世青赛资格,不少球迷对此反差痛心疾首,“国足输,国青不如越南,中国足球的未来到底还会有多差?”

      “出口转内销”

      “现在的市场行情是历史最高点,不管水平怎么样,今年有国字号身份的(国奥、U19国青、U17国青)球员转会费都在五千万元左右了,而且还基本上都是非卖品。”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足球经纪人告诉记者,“一个球员本来水平就值两百万元,经纪公司先花点儿钱把他送到海外一个小俱乐部去练着,然后努力把他‘炒进国字号球队,然后再放回国内的转会市场,这身价马上就升到几千万元。所以,别看这批国青球员成绩差,再等一两年他们进转会市场,水平不一定多高,但肯定都很值钱。”

      这位经纪人描述的“产业链”是当下中国青少年球员身价暴涨的主流渠道,“国奥国青球员五千万元”的价格量级也得到了几家中超俱乐部总经理的佐证。

      轉会市场的“反常”价格使得不少球员和经纪人希望借此东风大赚一笔。

      高薪低能

      此前国字号球队屡战屡败的教训已经表明,“锦标式”的足球和“任务式”的足球无益于中国足球的整体发展,如今产业大潮来势汹汹,如何在巨额资本面前保持清醒、使不切实际的足球泡沫自然消退,成为足球从业者面临的实际问题。

      日前一份名为《2016赛季中超联赛商业价值报告》的总结在北京“2016中国足球发展论坛”上发布,按照该《报告》给出的数据,中超2016赛季十六家俱乐部总投入四十一亿元,其中多家俱乐部薪资比例甚至突破了总投入的2/3警戒线。

      记者接触过的绝大多数球迷并不反对球员高薪,但“高薪没问题、低能不能忍”,中国球员“高薪低能”的状况在全球范围内亦属罕见。

      【原载2016年12月5日《中国青年报·体育》】

      插图 / 中国足球 / 佚 名

      本文标题:中国足球的“黑色幽默”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590571.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