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杂文
文章内容页

雅安石棉十年污染

  • 作者: 杂文选刊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3431
  • 大雄

      近日,媒體发表的一篇题为《雅安石棉十年污染之困:儿童血铅超标浑身长疹》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

      我是雅安人,谈到污染,我第一时间想到的是2009年的雅安青衣江水污染,网上有人把它列进“中国近十年主要水污染事件”。那时我还在读初中,只记得原本酷爱“私自下河游泳”的我,再没看见有人涉入这条雅安人的母亲河。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环境污染只不过夺走了青山绿水,或者给出行带来一些不便,但对于一些污染的亲历者来说,事情却不那么简单。

      据媒体调查发现,石棉竹马工业园区附近村民,有许多都患上了皮肤瘙痒。竹马村小堡子组多数孩子身上长有红疹、荨麻疹,联合村一名不到三岁的小女孩李七七,被检测出血铅远远高于正常值。虽然绝大多数村民没有带孩子去医院检查,但可以想象血铅超标的儿童可能并非李七七一人。

      环境对人类的报复,都重重落到孩子的身上。或许,环境问题就是这样,这一代人肆意地攫取,掠夺的其实是下一代人的生存空间。

      对于地方污染企业的排放,一些地方政府不可能不知情。石棉的十年之困,就是一个拷问。

      一个地区的化工污染可以长达十年之久,而且还被评为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这难言正常。说起来,当地政府也曾一次次给化工企业下过整改责令,但整改的结果是什么呢?厂房门口贴着“雾是水蒸气,绝对零排放”,黑色的浓烟依然在上空升腾。按照各地的一般规定,对于屡次下令却拒不整改的企业应当从重处罚或关停,可当地有关方面却多次给污染企业下拨环保专项资金。

      心慈手软也好,媾和包庇也好,最后的恶果却全都由当地的居民咽下。对于当地居民来说,最艰难的不是独自面对污染,而是在污染面前求告无门,甚至走上上访之路。

      每每出现长年的地方环境污染,就免不了存在被“塌削”的权利。塌削,是我的家乡话,意味轻视,不受到尊重。在一些环境危机面前,某些失控的权力没有将铁拳对准污染的肇始者,而是砸在了环境的受害者身上。

      【原载《新京报》】

      本文标题:雅安石棉十年污染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591140.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