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杂文
文章内容页

“一纸奖状”等于“一张废纸”

  • 作者: 杂文选刊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0762
  • 佚名

      在高度重视孩子素质培养的當下,让孩子学习一两门甚至更多艺术,成为许多家庭的选择。但记者调查发现,一些机构抓住家长心理,组织了名目繁多的艺术类赛事,凡参赛都能获奖,不少孩子拿奖拿到手软。在看似光鲜的表象背后,一些家长其实有难言之隐,有的甚至大呼上当。

      不久前,宁夏银川市小学生小茹和三名书法班同学,去西安参加一个全国性书法大赛,并最终获得了她所在组别的金奖。据小茹妈妈介绍,同样获得金奖的共有四十二人,银奖和铜奖则更多,凡是参赛几乎都能获奖。母女俩这一趟下来,比赛、研学加上食宿等花费了五千多元。

      无独有偶。在培训机构组织下,吉林省长春市徐红梅女士带着五岁的孩子,参加了一个名为“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吉林省少儿舞蹈展演”的比赛。培训机构校长告诉家长,这个比赛含金量高,整个吉林省的舞蹈班都要参加,能显示出孩子的水平。

      比赛当天的场景却出乎家长意料。孩子和家长从入场到退场一共十分钟,孩子在台上表演,台下只有家长,没看到一个评委。演完马上撤出场地,下一拨孩子和家长入场。表演完后,一个工作人员叫家长去搬箱子,里面装的全是晶莹剔透的奖杯,每人一个,随便拿。

      面对层出不穷的各种比赛,不少家长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很多比赛,只要参赛,必能获奖。这让不少家长质疑,有的甚至大呼上当:人人有奖,评奖意义何在?“感觉好像被骗了,大张旗鼓地准备,到最后发现是自娱自乐。不管水平什么样都能获奖,这个奖杯相当于是我们家长自己花钱买的。”徐红梅说。

      校内外艺术培训,是增强学生美育的有力措施,但“凡学必赛”推高了家庭美育成本,“凡参赛必获奖”更是降低了奖项分量。家长和孩子花费大量时间和经济成本获得的“一纸奖状”,无异于“一张废纸”。

      当然,比赛也是检验学习成果的有效手段,家长和学生应擦亮眼睛,不要被培训机构忽悠、裹挟,尽量参加一些公益性、含金量高的比赛。银川市某书法培训机构教师杜涛说,对于那些商业性强的比赛,完全没有参加的必要,但教育部牵头组织的比赛、竞赛比较正规,家长可以让孩子参加,达到检验水平和锻炼的效果。

      【原载《半月谈·内部版》】

      本文标题:“一纸奖状”等于“一张废纸”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592662.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