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杂文
文章内容页

司马光之“光”

  • 作者: 杂文选刊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4192
  • 汪金友

      到了河南信阳光山县,发现很多地名和单位名称,都与司马光有关。司马光大道、司马光广场、司马光公园、司马光宾馆、司马光中学、司马光小镇、司马光山茶园……更让人惊讶的是,在一个小村庄,还有一家“司马光家宴体验馆”。

      司马光是山西夏县人,曾在河南光山生活过。我问:“这里是司马光的家吗?”答曰:“司马光的家,在我们光山县城。而当年他们全家郊游的时候,很可能在这里吃过饭。”

      当我们来到县城的时候,还是被惊呆了。你看,司马光砸缸的场景塑像,是多么惟妙惟肖?几个小孩,有的惊呼,有的吓跑,而沉着冷静的司马光,已经用石头把大缸砸开一个洞口。那个掉在里边的小孩,正伸頭顺着水流钻了出来。

      院子里还有一口井,当时司马光一家,吃的就是这口井里的水。导游讲,当地有个风俗,每个孩子出生第三天,都要用这个井里的水进行洗礼,称为“洗三”。司马光的母亲给他“洗三”的时候,一边洗一边说:“先洗头,做王侯;后洗腰,一辈更比一辈高。”然后母亲又对司马光的父亲司马池讲:“您给我们的儿子起个名字吧!”司马池想了想说:“为了纪念此子生在光山,我决定送他单名一个光字,就叫司马光。”

      我明白了,司马光之“光”,原来是来自光山之“光”。

      借历史名人之光,弘扬地方文化,发展特色经济,树立品牌形象,已经成为新时代社会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有光的大张旗鼓“沾光”,没光的也想方设法“借光”。但最根本的,还是要通过奋发努力,让自己“发光”和“闪光”。没有“砸缸”和《资治通鉴》,就没有司马光之“光”。同样,没有智慧创新,也没有今天的光山之“光”。

      【原载《天津日报》】

      插图 / 名人故里混战 / 佚 名

      本文标题:司马光之“光”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593359.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