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杂文
文章内容页

真佛只说家常话

  • 作者: 杂文选刊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23758
  • 于文岗

      

      听领导讲话次数多了,就分出些类型:独立思考、没有文稿、要言不烦、见解独到的,难能可贵;寓理于事、娓娓道来、深入浅出、耐人寻味的,学者型领导居多;不务虚、只唯实、话实情、出实招、求实效的,实干型领导较多;满嘴口号、空洞说教、慷慨激昂、云山雾罩的,少部分初出茅庐者有此好;原汁原味、照本宣科、随声附和、哼哼哈哈的,平庸之辈较多;特别还有一类“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钟情拽文甩词、寻章摘句……令人不胜其烦。

      民谚有云:“真佛只说家常话”,比喻越是有学问,越能把高深精义诠释得通俗晓畅。相反,愈是满嘴蹦词故作高深,愈显浅薄无知。于是我想,可否请领导干部借鉴家常话来讲好官话呢?

      家常话都熟,略举一例。国学大师季羡林生前居住北大朗润园,有位租住在附近的北大学子是他的山东老乡,常来和他聊天。有些日子没见年轻人,季老便前去打探,问小老乡最近忙什么?小老乡说在憋论文。季老一听就笑了:“我的傻老乡呦,论文哪里是憋出来的?”然后补了句广为流传的坊间名言:“水喝多了,尿自然就有了!”一句笑话,诙谐浅白地诠释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道理,不愧是精通十二国语言的学界泰斗。

      不难看出,家常话具有俗白、简明、不空洞的特点,这无疑是讲好官话应追求的境界。

      佛家面对的是文化层次高低悬殊的信众,要把深奥经义讲得人人都懂,只能照顾最短板,讲家常话。官话是官员、官方、官场的话,多是官员和官方说给特定人群和公众听的。官话面对的也是文化层次高低悬殊的公众,要实现沟通思想、解读政策、指导实践的目的,也只能就低不就高。所以,借鉴家常话讲好官话,有三要义。

      通俗朴素讲白话。“朴”是没有雕琢的木,“素”乃未经染色的丝,朴素就是不做过分加工。不学戏文唱词寻求合辙押韵,不过度修辞炼句追求言辞华美,不引用典籍文献使之晦涩难懂,正所谓“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把“博大精深”用群众生活语言讲明白,才是讲好官话的最高艺术。

      简明扼要说短话。要言不烦,烦言不要。家常话长话短说,干脆利落。正是“少则得,多则惑”,好记好把握。简单明了,群众叫好;没完没了,听众溜跑。

      言之有物无空话。家常话大都缘事而发,就事论理,依理说事,事理融通,形象生动。“伟大的空话”“三句凑套话”“正确无用的废话”可休矣。

      只说家常话,最便捷的通道是改“巧其词以为华,张其言以为大”的文风,最大限度的口语化。口语一出,所有深奧、晦涩、雕琢都没了藏身处。上行下效,如果领导干部的讲话风气都能实在起来,那基层、一线干部为老百姓踏实做事的风气也会越来越兴盛。

      【原载《前线》】

      插图 / 最差“官话” / 佚 名

      本文标题:真佛只说家常话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594613.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