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美文
文章内容页

试论商务英语培养目标的定位

  • 作者: 飞天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24438
  • 王建富 杨伟超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商务英语专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商务英语专业几乎成为各高职高专院校外语系必设的专业。商务英语研究已成为广大教师的一个重要研究命题。作为专业教育的思想理念和人才培养的目的和标准,专业培养目标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标准,体现了专业教育的内容、课程的设置、教学的方法与手段、教材的编写与选用、教师的专业发展等多方面因素,反映了社会发展、市场需求变化的根本要求。本质上讲,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目标的根本在于其定位清晰的还是模糊的,在人才培养规格的界定上的表现是清晰的还是模糊的,在课程设置上是科学的还是主观的,这其中又涉及到各校自身的办学层次、办学类型、行业背景、市场需求、生源结构等多方因素。总之,培养目标清晰与否这一问题决定着商务英语专业的根本走向及其认识论和方法论,关系到专业培养的深度与广度的本质内涵和发展的生命力。

    一、培养目标定位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商务英语专业在高职高专院校开设最为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最为突出、最为普遍,其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需求调研不充分

    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在确定专业培养目标时,普遍性的问题是缺乏广泛的社会需求调研,对企业的人才需求状况,尤其是对专科层次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需求的规格、标准缺乏了解,造成人才的培养与市场的需求及岗位适应性存在一定的差距,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现象依然存在。如果说过去的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过于封闭的原因在于,教育系统内部很少与外界经济社会环境相联系,往往社会需求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培养目标的设定却固定不变,这一现象未引起足够重视,是时代的产物与诟病的话,那么在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不断发展的今天,教育机构必须经常对自己的培养目标进行反思。只有通过广泛的社会调研,才能了解市场人才需求变化;只有准确把握市场人才需求变化,才能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和目标,并正确处理专业口径普适性与针对性、专业目标的适时性与前瞻性关系。

    (二)人才培养规格界定不清晰

    由于缺乏充分的社会调查,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定位存在着一定的主观性和盲目性。体现为人才培养规格的知识、能力、素质等的分解缺少客观依据,人才培养规格与培养目标难以形成相互关联、相互支撑、协调统一的内在关系。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内涵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仅涵盖知识要求,包括文化基础知识、现代科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及专业知识等,还必须包括对培养对象的技能要求,包括本专业技术能力、工作适应能力、社会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此外,还应包括对培养人才的心理素质要求,如正确的人生观、积极的工作态度、稳定的情感等。专业培养目标正是通过这些方面的不同要求体现出来的。

    (三)职业面向不具体

    商务英语是一门与商务密切相关的特殊用途英语,具有交叉性和复合性的学科特点。尽管商务内涵丰富,涉及领域广泛,但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目标应该具有一定的岗位针对性,体现职业性特征,这是由高职高专教育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但事实上,许多高职高专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时,定位过于宽泛,职业面向不具体,岗位针对性不强,没有突出高职高专教育的职业性和实践性,而职业性特征恰恰是该专业培养目标定位的重要价值取向,也是高职高专商务英语形成专业特色和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

    二、培养目标定位存在问题的原因

    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除受学校办学理念的影响外,主要还表现为:

    (一)学科型专业教育思想的惯性作用与影响根深蒂固

    不可否认,由于长期受英语语言类专业办学思想的影响,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在确定培养目标时,对于传统的、固有的“人才观”一时难以转变,学科型的办学模式一时难以割舍。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已呈现多元格局。市场需求已经证明,高职高专教育沿用学科型教育的模式是没有出路的。商务英语专业必须变革传统的英语类人才培养模式,在保证英语语言基础的同时,必须针对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加强“商务”内涵研究,针对各校的所处的地域、行业背景,设定培养目标,构建课程体系,彻底改变传统学科型教育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课程设置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高等职业教育转型期“间隙综合症”的反映

    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国家将包括原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在内的升格的高职院校和成人高校统一纳入了高等职业教育的范畴。高职高专院校面临由过去的“本科压缩型”教育向高等职业教育的转型,在这一转型、过渡过程中,高职高专学校也出现了各种体制转型中常见的的通病,即原有体制、模式与新的体制、模式之间适应过程的“间隙性”。它反映在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定位上的问题与作用也最为直接、最为突出,商务英语专业也不例外。实际上,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的建立与发展是因应时代变化的产物,但专业名称的变化与专业内涵的提升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专业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标准、“双师”队伍培养等与专业培养要求仍存在一定差距,“旧瓶装新酒”的现象依然存在。

    (三)英语与商务内涵把握的偏差

    由于受招生、就业等因素的影响,许多院校仅热衷于“时髦”专业的开设,或对原有“落伍”专业的更名。专业匆匆上马,而专业调研不充分,专业内涵把握不清,商务英语便是突出的实例。商务英语专业不同于传统意义的英语专业,虽然表面看,只是在“英语”前面增加了“商务”二字,但其内涵却发生了根本变化。它绝不仅仅是教学内容简单的相加问题,而是内涵更丰富,目标更明确,定位更具体,规格更准确,课程更实用。实际上它体现的是教育思想理念的转变,是专业人才培养观的转变,是教学模式的转变,是课程体系整合、优化、重建要求的体现,是专业人才培养规律重新把握的体现。

    三、商务英语培养目标定位的原则

    要保证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定位的科学、准确,就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高职高专业商务英语专业要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属性,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总体要求。其次,要体现英语专业教育的本质内涵,毕竟本质上商务英语讲仍属于英语专业,因此它要体现英语专业培养目标的总要求。此外,该专业还要把握商务业务培养的特殊要求,以便形成专业特色。具体看,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职业性原则

    高等职业教育的显著特征是以就业为导向,因此高职高专教育首先是职业导向性的教育,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也理应体现职业性特征。职业性决定了商务英语专业必须主动或被动地接受市场供求机制的作用,市场是专业设置的基础,就业岗位供与求之间的关系是专业确立自己培养目标的依据。要体现职业性,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要依据具体的工作岗位或岗位群,多层次、多角度地分析将要从事的职业岗位的特质和内容。即从社会需求分析入手,确定专业培养所面向的工作岗位或岗位群,以企事业单位用人标准,构建人才所需的知识、能力、技能、素质等方面具体人才培养方案,准确把握专业培养目标的基本能力、关键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使学生适应就业后的岗位竞争,适应未来的社会竞争。

    (二)地域性原则

    区域经济的结构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高等职业教育具有地域性这一地方特色。目前,我国高职高专学校绝大多数都属于地方院校,从生源的地区分布状况看,绝大部分都是本地生源。因此,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时,必须充分考虑学校的服务面向问题,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必须立足地方或区域,面向地方或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水平,依据当地的经济规模、产业结构、资源状况、产业方向等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和发展定位。不同地区学校的培养目标会有所不同,不同时期的培养目标设定也会有所差异,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学校的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不应该,也不可能完全一致。关键是各校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确定培养目标,培育各自特色,主动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只有树立面向地方,服务区域的意识和理念,才能为自己准确定位,找准专业方向,做到错位发展。

    (三)英语与商务协调统一的原则

    虽然商务英语专业集英语学科与商科为一体,具有很大的综合性,但从本质上说,商务英语专业仍属于英语专业的范畴,而不是商科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是该专业改革的方向和根本特征。英语专业强调“厚基础”,强调“双基”的培养,扎实的语言基本功是英语专业的立足之本。商务则是一个包含贸易、金融、管理、营销等较大的概念范畴,具有多学科的性质。商务英语要处理好英语与商务这对矛盾是该专业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商务英语从表面看是“英语”与“商务”二者的结合问题,但其结合既有一个“量”的分配,还有一个“质“的把握。“量”的分配即英语类课程与商务类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具体体现,包括课程模块设置、学识分配等;而“质”的把握则指英语与商务二者在内涵上的融合度与统一性,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正是这两个方面的协调统一的过程,即在确保扎实的语言基础上,实现英语与商务实质的结合,体现英语在商务上的运用,突出商务技能的提高。

    (四)岗位定位宽窄有度原则

    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毕业生的就业岗位的变数也在不断加大,加之教育机构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学校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时,往往倾向于将就业岗位定得更宽泛些。虽然较宽泛的定位,会令人才培养目标貌似具有一定的适应性、灵活性。但针对职业教育而言,较宽泛的定位将使毕业生的岗位适应性和针对性大打折扣,商务英语专业也存不例外。许多学校都倾向于将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多个岗位,且分不出主要岗位和次要岗位的差别。这样做首先从人才培养角度说是不科学的,其次也背离了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一线实用型人才的总体目标。因此商务英语培养目标定位需要做到宽窄有度,即培养目标不必仅限于某一个固定岗位,可以适当宽泛,但要掌握一条原则,即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在设计教学计划时,要将培养目标、就业岗位、人才规格、课程体系统一起来,通过科学的课程设置,体现专业培养目标“宽”与“窄”的统筹兼顾、科学统一。

      [1]陈秀敏.高职商务英语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J].商场现代化,2007,(24).

      [2]何维湘等.关于商务英语课程设置原则的思考[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2,(3).

      [3]柳青军等.商务英语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构建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06,(6).

      [4]赵军峰.商务英语课程设置及教学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外语,2006,(5).

      [5]雷正光.现代职教培养目标定位研究[J].职教论坛,2003,(9).

      本文标题:试论商务英语培养目标的定位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601036.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