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杂文
文章内容页

“偷菜”的虚拟与历史

  • 作者: 读书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23846
  • 赵韡

      网上的虚拟农场游戏玩家众多,玩家在种植农作物之余可以互相“偷菜”,在“防”与“偷”中乐此不疲,忙得不亦乐乎。

      其实,“偷菜”游戏是有民俗渊源的。古人称其为“偷青”,许多南方地区有此风俗。如在广东广宁(今属肇庆),清代道光时《广宁县志》称:“十五散灯,是夜幼小男女,或三或五,向各圃偷菜,谓之‘偷青’。”在广东德庆,光绪年间《德庆州志》谓:十五夜“摘邻园蔬煮食,曰‘偷青’,亦曰‘拗青’”。同时期《四会县志》亦载:“元夜,妇女步月至人家,撷菜少许,曰‘偷青’。”在贵州兴义,近人蒋秋溪《兴义竹枝词》诗注称:“元夜偷人蔬菜,谓之‘偷青’。”在湖南资兴,妇女“偷青”回家,还要唱《孟姜女》,因为传说孟姜女千里寻夫时曾偷青果腹。

      “偷青”风俗还有美好寓意,寄寓着百姓对未来生活、瓜瓞绵长的憧憬。一是觅得佳偶。在台湾,俗谚云:“偷得菜,嫁个好老公;偷得菜,嫁个好女婿。”未婚少女不光可以“偷青”,还可以“摸秋”即趁中秋月圆之时,到别家田地里偷瓜果吃,寓意婚姻如意、得配佳偶。二是得子之兆。在广东阳江,上元“夕摘邻家园蔬,谓之‘偷青’,取得子之兆”(《阳江志》卷七)。三是祝福下一代。在广西思恩(今属环江),元夕那天,“菜园例须开放,任人游观,游园者并可自由摘取少量葱、芹之类,供孩童提玩,盖取‘聪、勤’谐音,园主不得干涉。俗称此类游玩为‘偷青’”(《思恩县志》第二编)。

      当然,这种特定时段的短暂放纵,还是要有节制的。虽然名义上不禁,但“偷”者亦应遵守约定俗成的规矩。一般是由女子或孩童空手前往,不能带提篮等工具,够尝鲜即可。“偷青”在清代风靡一时,到了民国时期则已式微。

      本文标题:“偷菜”的虚拟与历史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611535.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