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生活
文章内容页

哭竹生笋

  • 作者: 民间文学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7907
  • 民文

      有诗曰:“泪滴朔风寒,萧萧竹数竿;须臾冬笋出,天意招平安。”这首诗赞颂了三国时孟宗的孝行。《哭竹生笋》为《二十四孝》中的第十七则故事。

      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少年时就没了父亲,母子俩相依为命。

      孟宗读书勤恳,极为孝顺。虽然生活困苦,但孟宗的母亲总是尽力设法让他念诗书、学礼仪,让他与读书人结识。

      到了县试的时候,各地考生都到孟宗居住的地方准备参加考试。有些考生贫困,住不起客栈,孟母就请他们到家里住。她缝了一床特大的被子,够很多考生一起盖。她说:“我的孩子没有什么优秀的品质,很仰慕你们的品德和学问,可又没有能力好好招待你们,就这点意思,让你们在天冷的时候可以一起钻被窝,加深你们之间的友谊,也表示他对你们的敬意。”于是,孟妈妈的名声传遍了各地。

      孟宗母亲缝的这床大被子被萧良有收录进了《龙文鞭影》,叫作“孟仁广被”。

      家里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孟宗晚上读书,天黑后孟宗就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孟宗正在院子里背诗文,忽然看见很多一闪一闪的光点,原来是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

      他想,如果把这些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就找了一个小口袋,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吊起来,一盏“小灯”就这样做成了。

      虽然这盏灯不是很明亮,但也可勉强用来看书了。

      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抓一把来当作灯用。

      孟宗对母亲非常孝顺,他感到欠母亲的地方太多了。他知道妈妈费了很大苦心,才把他教育成人。

      有一年冬天,孟母生病在床,想吃竹笋煮的羹。孟宗对母亲十分孝敬,平时凡是母亲想吃的东西,他总要千方百计去弄到。听母亲说想吃竹笋,他就背了锄头,到竹园去找竹笋。

      可是,正值数九寒冬,万木凋零,哪里有鲜嫩的竹笋啊?孟宗无计可施,只好独自跑到后山竹林里,然而目之所及,只有一片焦黄。孟宗仍不死心,他在竹林里东找西找,希望能找到一只笋子来孝敬母亲。

      正值严冬,几乎连青绿的竹叶都看不见,上哪儿去找新鲜笋尖呢?这实在是太难了呀,老天可怜可怜吧!妈妈病得那么厉害,若是我找不到笋尖炖汤给她喝,怎么对得起她呢!没有尽到孝心,孟宗急得流下了热泪。

      想到母亲含辛茹苦把他抚养大,老了想吃一口笋羹都不能如愿,他越想越难过,不由抱竹痛哭。

      他越哭越伤心,孟宗的孝心感动了上苍。就在孟宗哀恸得难以自制的时候,竹林里出现了奇迹:在他伤心流泪的地方突然发出爆裂的声音,一根根竹笋破土而出,尖尖的、绿绿的,还沾着露珠呢!

      孟宗喜出望外,马上挖出几棵竹笋抱回家,精心做成笋羹汤,端给母亲喝。孟母见儿子找到了竹笋惊讶不已,喝着热乎乎的汤,孟母眉开眼笑,等到吃完,病情随之好转。人家都说这是孟宗至孝的感动,这就是冬笋的传说。

      后来用孝笋、泣笋称赞孝子,长出冬笋之竹称为孟宗竹。

      这个故事虽然有些荒诞,却包含了古谚所说的义理,即“皇天不负苦心人”。宣扬孝道的同时,树立了一个孝子对年老且病重的母亲尽孝的典型。孟宗哭竹生笋的故事在民间有多种传说,《三国志》对孟宗其人其事也有记载。

      本文标题:哭竹生笋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614192.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