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海天散文天涯旅人
文章内容页

风景旧曾谙——回望苏州

  • 作者: 周收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08-04-25
  • 热度113555
  •   苏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漫步苏州干净、整洁的街头,漫步苏州园林里,感受着她的婉约,感受着她的古朴,感受着她“小桥、流水、人家”的玲珑小巧,江南的美丽、美丽的江南永远珍藏在我们的心里,在我们永恒的回望里。
      
      陶醉于她瑰丽多彩的山光水色中,留连忘返于她古朴典雅的园林胜景里,我们快乐的心灵里涌动着真挚的爱,涌动着灵感之帆。难怪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苏州太守任上,离任后会写出这样美丽的诗句:“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表达着他深深怀念苏州,怀念江南美丽的风土人情,并期待有朝一日能再故地重游:“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会相逢。”
      
      诵读着前人明丽畅快的诗作,我心静谧,我心激情满怀,飞越江南的山山水水,醉倒在江南的胜景里,有一种温柔、婉约的潮水弥漫心间,涌动在热忱的歌唱里。
      
      江南,是我们永远的依偎。
      
      江南,是我们亘古的怀想。
      
      苏州,是一座古城,建城于公元前514年,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公元前六世纪中叶吴王诸樊的长子阖闾继承政权后,在此修筑起周长47里,有水陆城门各8座的“阖闾大城”。当年八座城门的名字一直沿用至今。其中盘门水陆城门遗址保存较为完整,历代虽有改筑,但位置基本未变,是我国现存最典型的一座水陆城门。后汉三国时期,苏州又曾作为孙吴政权都城达十二年之久,位于市中心的那高高耸立的北寺塔所在的北寺,便是由吴王孙权的母亲舍宅而兴建的。
      
      静静地聆听着导游小孙耐心的介绍,回想着苏州深厚的文化积淀,回想着苏州丰富的文化特色,我不禁为她的博大、宽容而由衷赞叹,她养育着一代又一代杰出的文人骚客,为我们接纳吴越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苏州是琦丽的水乡,水多、桥多,河街相邻,水陆并行,水陆畅通,近水人家临河筑屋,“家家门外泊舟航”,成为古城的一大特色。
      
      炎炎盛夏,连日顶着高温天气旅行,人易倦、易累,但走在古城古朴的青石板路上,我们便精神倍增。有人说:旅行是一种苦。其实在苦中旅行也有着无穷的乐趣,有着心灵的放逐和松驰。
      
      到过苏州,没有游览园林,便是一种缺憾,为此,我们驱车前往留园。留园是我国“四大名园”之一,始建于明代万历21年(1593年),园内种植了很多白皮松、梧竹,“竹色清寒,波光澄碧”,称寒碧山庄,人们俗称刘园。清光绪二年(1876年),湖北布政使盛康据此园,吸取其他各园所长,重修并扩建,易名留园,现存面积30余亩。
      
      步入园内,我便有仿佛步入仙境之感,那古香古色的水榭楼台,那参差的亭阁,那明丽的湖光水色,那绿荫如炽的参天古树,那典雅的盆景,那饱含哲理的碑文、楹联、诗句,让我们流连忘返,苏州园林的典雅、古朴、多姿、曲折、美丽尽收眼底,领略到一种平淡忘我、无我的境界。
      
      我在园内读到一联,很有哲理韵味:读书取正读易取变读骚取幽读庄取达读汉文取坚最有味卷中岁月;与菊同野与梅同疏与莲同洁与兰同芳与海棠同韵自称花里神仙。宋朱熹诗云:“一水方涵碧,千林已变红。”伫立涵碧山房前,我沉思着,任清泉洗濯,任白云怡意,放达开朗,心境开阔。
      
      为此,苏州已不是在我虚无的梦里,而是在我们真实的触摸里。

      本文标题:风景旧曾谙——回望苏州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61511.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