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海天散文天涯旅人
文章内容页

千年苏稽

  • 作者: 青石板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6
  • 热度27910
  •   1

      从乐山市区出发向西行驶,不过十来分钟,出租车就进入了一座小镇,穿街过巷,停在一个街口。下车靠近路边的围栏,一条河流便流淌在眼前。

      河面开阔而又平坦,把一座小镇划成了一衣带水的两岸。

      两岸人家,隔河相望,酒楼茶肆,你呼我应,彼岸的黄桷树、梧桐树,此岸的垂柳、银杏,攀比着似的,成林的成林,成荫的成荫,遮蔽着自己身边的人家。两岸的酒旗茶幌,你招我摇,似乎在招呼着游客,又似乎在向淌过身边的流水问好。

      一座石桥,平铺在十六个等高等距的桥墩上,伸向对岸。

      桥上,男的女的,老的少的,穿红着绿的,提着包,背着娃,拉着氢气球的,来的来,往的往,都十分随意而又悠闲。

      河水静静的流着,漾着微波,也十分随意而又悠闲。上不见它的源头,只看见青山绿树;下不见河尾,只看见它从远处的一座廊桥下流过。河水缓缓的来,又缓缓的去,悠闲而又随意,随意而又悠闲,浸染得两岸的小镇也一同悠闲而又随意,随意而又悠闲。

      2

      据当地资料介绍,该小镇距乐山大佛景区13.6公里,距峨眉城19公里,距峨眉山景区31。3公里,是乐山前往峨眉的必经之路。古时候香客朝拜峨眉山,都要在镇上稍作停留,顺便到附近寺庙烧香礼佛,小镇便成了“峨眉仙山第一拜”之地。

      穿过小镇的河流,人称峨眉河,它从有名的峨眉山,潺潺湲湲而来,带来清风与柔情,给小镇平添了灵动和清幽。

      1400多年前,也就是隋代,那时小镇名为“桂花场”。

      一位名叫苏稽的隐士,悄悄的来到这里。

      当年的桂花场,一定十分水秀山青,宁静平和,兴许还有桂花飘香,还有田园牧歌。隐士在此找到了安身立命之处。

      想必他在此一定朝饮一杯峨眉河水泡的茶,夕餐一盅桂花酿的酒,白日里躬耕陇亩,布衣芒鞋,箪食瓢饮,闲适的度着“水驿江城日日过,云峰高处见三峨”的日子。闲暇时,或撑一叶小舟来桂花场赶场,在河边的茶摊酒肆,与渔樵笑谈峨眉山的秋月、青衣江的春风,与邻里乡亲饮茶拉家常、把酒话桑麻,雨雪檐下论稼穑,稻花香里说丰年;或在桂花林里抚琴自欣,浅唱低吟,左邻右舍都听惯了他的清歌与幽韵,忙碌里找到一份闲适和清欢。

      河水流过小镇,不舍昼夜的流淌,流过了隋朝,流过了唐朝,流过了宋朝,流过了元、明、清,流老了小镇,流老了乡亲,流得那位隐士苏稽,就像不知其所始一样,也早已不知其所终了。

      不过,小镇却记住了他的名。

      自唐时起桂花场即更名为苏稽,辖区或称戍、或称镇、或称场,以至民国。以后,小镇的名称有所变更,不过,后来人们还是固执的又把这座小镇称为了苏稽。

      3

      缓缓的漫步在峨眉河畔,游走于游人穿织的河畔小街,随处可见雕檐画栋的老古或仿古的门面店铺,随处可见卖跷脚牛肉的,一路上就有老石桥、古市香、老牛筋等老牌门店;卖米花糖的,伟老汉小米花糖、苏卫香油米花糖、张吉武香油米花糖,沿街飘香;还有卖豆腐脑、甜皮鸭、红糖酥、麻糖的,走过时,都禁不住要咽一咽口水。

      有的门前还蹲着一对乖巧的狮子,当然是石狮。还塑有忙碌着擦桌抹凳的堂倌和笑脸迎客的店小二。

      一位顾客,站在那里,跷着一只脚,一手捏着一双竹筷,一手端着一只粗碗,大约是在吃跷脚牛肉,吃得那样开心,尽管他是一尊铜像,微胖的脸上却堆满了笑容。据说那时候吃牛肉或牛杂,从店家的汤锅里,热腾腾的舀过一碗来,就要这个样子吃,站着或坐着,都跷着一只脚,用不着正襟危坐,吃的就是个滋味,图的就是个随意。从百年前传到现在,于是便有了跷脚牛肉的美称。

      一位大爷,从门店里出来了,背上背着背篓,手托一叠酥饼,笑眯眯的,大约他似乎已经看见孙儿孙女吃起酥饼来那快乐的样子,禁不住暗暗高兴。当然他还是一尊铜像,还穿着古装。

      街边河滩上横着竖着的躺卧着一群水牛,似浮在水面的样子,一头牛背上还骑着一个牧童,横着短笛在吹着牧歌。虽然都是雕塑,却活鲜鲜的,惹得一群孩子挣脱父母的手,在牛身上爬上爬下,骑在牛背上,放声欢叫,尽情享受着这群水牛带给他们的快乐。兴许这份快乐,在他们成人后,还会不经意之间在他们的心底浮出,唤起一丝丝的思念或闲愁,或许还会再来小镇,像我们这群游人一样,来找寻已经无法找寻的曾经。

      4

      络绎不绝的游人,在小镇各处悠游着。

      在廊桥宽阔大气、古朴别致的廊亭下,打量观赏,拍照留念,希冀留下那一瞬而又恒久的愉悦。

      在河畔的平台上,歇息打坐,喝茶聊天,任清风在身边吹拂,任时光与河水在身边缓缓流过,带走俗尘两三点,偷得浮生半日闲。

      在路边售卖吉祥物的小摊前,驻足细看,精挑细选,挑一件平平安安或是顺风顺水或是红红火火的吉祥物,或许真能带走峨眉河畔一星半点的灵气,带走小镇的闲适,至少,把它挂在背包的一角,朋友见了饶有兴致的问“哪里买的?”你会脱口而出的回答:“苏稽!”不经意的获得一份快乐。

      5

      随着游人,走上了横于峨眉河上的石桥。

      石桥的确很老了,尤其是桥面中间的五块青石板,早已有些残损和坑洼,让人感慨岁月的流逝和沧桑。

      桥头有文字称此桥名为茹公桥,是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由地方官茹金倡导,当地乡绅出资修建,至今已178年。

      石桥没有护栏,离水面很近,人们在桥上从容的走着,清风在身边吹拂,河水在耳畔低吟,水面映着红男绿女的倒影,清波融揉着小镇的闲适和清幽。

      此刻,是阴天。远处,雾薄霭淡,看起来有些迷离,却让小镇像被水墨皴染了一样,显得越发的清幽闲适,让人沉迷,让人一时间,仿佛进入了非现实的画境。不过,眼前的画境里,没有古道,没有西风,没有瘦马,只有石桥、流水、人家。

      本文标题:千年苏稽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1264387.html

      • 评论
      1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